溫毅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命將,宋桓帝,溫毅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呈上御覽一一主要是依循以往慣例看看皇帝有沒有特別想要召見的人,如此一來,算是歪打正著解決了尚書內省的燃眉之急。
內宰宋淑媛果然經驗豐富,不光提前準備好了親征行營司將官花名冊,還收集好了與文武官吏選敘、資任、升遷、差注等等相關的政令和條法,以供官家在命將時隨時拿來參考。
趙桓對此較為滿意,他拿過名單上那些人的注色經歷粗略看了一遍,軍籍書吏用的大都是春秋筆法,一般聊聊幾句話就胡弄過去了,儘管如此,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比如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燕山之役時身為宣撫司都統制卻領兵不戰自潰,事後被貶到筠州安置,金軍大舉南侵之前才官復原職。
不過他資格夠老,在軍界中僅次於姚古,振臂一呼自會應者雲集,再加上本身又距離太原比較近,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該用還是得用,用好了說不一定能建奇功。
所以趙桓口授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任命劉延慶為河東路制置使,此外在原來鎮海軍節度使的基礎上,再加封檢校少保之銜,厚賞之下,不怕老小子不賣力。
除了他本人之還有兩個手握重兵的兒子劉光國和劉光世,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讓他們父子三人各領本部人馬自南向北馳援太原。
因此趙桓口授的第二道旨意是任命保寧軍承宣使劉光國為河東路制置司選鋒軍統制,帶軍職為奉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任命奉國軍承宣使劉光世為河東路制置司遊奕軍統制,帶軍職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安置好號稱主力實為偏師的劉家軍,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其實趙桓本意是想任命种師中為河東路制置使,他始終認為若是單論實戰指揮能力,种師中很可能在其兄种師道之上,可惜种師中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四品侍從官級別的武臣,資望和位號都太低,沒辦法壓在建節多年的劉延慶頭上。
因此趙桓接下來口授的旨意是任命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奉寧軍承宣使、秦鳳路經略使种師中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寧國軍節度使、河東路制置副使。
從承宣使到節度使,對於職業軍人來說是質的飛躍,從此以後种師中應該可以直起腰桿走路了。
按照趙桓的初步規劃,河東路制置副使統轄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馬,自黎陽渡口北上,逾過相州和邢臺之間的太行山,抄捷徑馳援太原。
這樣一來,最好就在滑縣大本營就地取材了。
接下來最先確定的是前軍統制人選,趙桓比較來比較去,最終決定任命左武大夫、榮州防禦使楊可勝為前軍統制,落階官為榮州防禦使,併兼帶御器械之銜,以示聖眷優寵。
先不說帶御器械這種昭示著天子近臣的榮銜,僅從遙郡官直接升到正任官便是超擢中的超擢。
趙桓之所以如此慷慨,一則是歷史上的楊可勝堪稱是真正的智勇忠義之士,二則黎陽之戰全殲闍母兩千合扎猛安,其出力甚巨,這些殊榮自當受之無愧。
與金國東路軍浴血鏖戰的這些天,除了楊可勝之外,其它如馬忠、吳革、張俊、李孝忠以及馬彥傳也都可圈可點,因此趙桓接下來口授的旨意依次是:
任命武功大夫、徐州刺史馬忠為左軍統制,遷升右武大夫、成州觀察使;
任命武德郎張俊為中軍統制,遷升武經大夫、吉州刺史;
任命承節郎李孝忠為右軍統制,遷升修武郎、閣門宣贊舍人;
任命閣門宣贊舍人吳革為後軍統制,遷升武德大夫、忠州防禦使;
任命武翼大夫馬彥傳為前軍副統制,加遙郡官為康州刺史。
六人當中惟有李孝忠沒有加遙郡官,沒辦法起點太低,自九品承節郎遷官七階才只到正八品修武郎,鑑於職位太低難以服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