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毅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事未經歷不知難,宋桓帝,溫毅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濟陰縣境內,隨著距離應天府越來越近,沿途官道兩側也慢慢有了人氣。

只不過大都是些背井離鄉的逃難流民,路過村鎮草市之類的群居場所,時不時還有潰兵散勇草莽遊寇之類的強人出沒,還好自家五六十名隨行扈從,都是從禁衛師旅裡揀選出來的精兵強將,安全方面倒也不用太過擔心。

令人發愁的是坐吃山空,這幾日人吃馬嚼消耗極大,糟蹋完糧秣又沒有地方可以補充,因此那輛裝載軍需物質的平頭貨車很快就見了底。

離開濟陰縣又往正南方向行進大半天,中途大家停下來飽餐一頓之後,人和牲口就都沒得東西吃了。

“黃都知,此地距離南都還有多遠?”

這個時候不光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黃經臣,就連一直做在車廂裡當甩手大掌櫃的李綱也知道著急了。

“誒!”

方才在半道上埋鍋造飯時,黃經臣特意找當地土著村民打聽過,此刻他閉著眼睛依靠在馬車廂柱上,有氣無力地回答道:“至少還有五六十里吧,眼下已經過了哺食,天黑之前無論如何是趕不到南都了。”

“明日一大早,人和牲口豈不是要餓著肚子上路?”李綱不由皺起眉頭,人餓個一頓兩頓問題不大,畜生可不行,要是把它餓急眼了,真會當場尥蹶子,到時候怕是拽都拽不走。

這也是黃經臣最擔心的地方,但他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聽老鄉說,再往前走十多里地,有個叫三陵臺的草市,咱們只能到那裡碰碰運氣了。”

三陵臺是西周時宋戴公、宋武公和宋宣公三位宋國國君的寢陵所在,李綱很早之前就聽說過這個地名,他還知道過了三陵臺便是古宋河,古宋河往南三十里左右即是應天府的府治宋城。

原以為三陵臺只是村鎮草市,就算有人也不會太多,更何況日落西山紅霞飛,眼看天就要黑了,沒承想相距還有半里地,前面便隱隱約約傳來了許多噪雜喧鬧的動靜。

等到車轎稍微靠近一些,李綱掀起簾布向外觀瞧,但見南北通衢大道上幾乎全是攜家帶口的逃難流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席地蹲坐,或設帳而臥,或生火造飯,或相互攀談......難怪一路之上沒看到幾個人影,原來全都匯聚在這裡了。

他們遷徙的目的地肯定不是三陵臺,再往南走便是古宋河,也就進入到應天府的治所宋城縣地界了,這些逃避戰亂的北方流民,八成是把南京陪都當成了庇難所。

不管怎麼說草市畢竟是草市,流民雖多,正經做買賣的人家卻屈指可數,尤其是館舍客棧,沒有一家可以同時容納他們這支隊伍。

黃經臣只得帶著梁揆親自去找落腳之處,最終在三陵臺東南方向兩裡左右的地方發現一座倉頡祠,裡面既乾淨又寬敞,還有拴馬樁餵馬槽,方便極了。

守祠人是一對操著山東口音的父子,爺倆都很熱情,長著疤瘌頭的精壯後生比較健談,他對一身鄉紳老員外打扮的黃經臣說,眼下世道太亂,士宦官紳出趟遠門往往會帶許多隨行扈從,但凡在三陵臺過夜,只能在他們那裡投宿,別的地方根本住不下。

黃經臣剛剛跑遍了三陵臺的館舍客棧,自然對他的話深信不疑,趁著天還沒有黑透,他把大家夥兒安頓好之後,命人揭掉覆蓋在另外一輛平頭貨車上的桐油氈布。

兩名軍漢從車上抬下來一口沉甸甸的朱漆箱篋,去掉銅鎖,掀開箱蓋,裡面全是用線繩串起來的宣和通寶,湊近了還能聞到隱隱散發出來的銅臭味兒。

“兒啊,啃了一路乾糧,肚裡早沒油水了吧?”

黃經臣拍了拍梁揆厚實的肩膀,如釋重負一般笑著說道,“明天就到南都了,不用再過苦日子,你去買幾隻小肥羊回來,今天晚上乾爹給你們做烤全羊,大家夥兒好好打打牙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劫:我助娘子當皇帝

半隻涼鞋

貴妃是狐不是惑

白可愛叫雪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