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 楊延昭,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延昭幼時沉默寡言,兒童時喜歡多做軍陣之類的遊戲。 楊業曾經說:“這個兒子像我。”楊業每次出征,一定讓他跟隨軍中。 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楊延昭被補選為供奉官。楊業領兵進攻應、朔二州時,楊延昭擔任該軍的先鋒,奮戰於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朝廷派他以崇儀副使職外任景州 知州。當時長江、淮河一帶受災歉收,朝廷任命他為江、淮南都巡檢使。又改任崇儀使,知定遠軍,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師的使者。
鹹平二年(999年)冬,遼軍騷擾邊疆,楊延昭當時在 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攻城又很急,合圍攻城數日。 遼聖宗的母親 蕭太后督促指揮作戰,宋軍人人自危很害怕,楊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壯登上城上的矮牆,給予兵甲器械使之守護城牆。正好天氣十分寒冷,取水潑灑城牆,天明,水全結成了冰,堅硬光滑,敵人不能爬上來。遼軍於是瓦解退去,宋軍繳獲敵人丟下的兵器很多。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當時 宋真宗駐軍大名, 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楊延昭與 楊嗣、 石普多次請求增加兵力去作戰,傅潛都不答應。等到傅潛獲罪,宋真宗召楊延昭前往皇上的行營處,他都能回答皇上詢問的邊疆要務,宋真宗十分高興,指著他對諸王說:“楊延昭的父親楊業是前朝的名將,楊延昭統率軍隊保護邊塞,有他父親的遺風,很值得嘉獎。”宋真宗豐厚地賞賜他,仍令他還任。
鹹平三年(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 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裡,今稱“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用匣子裝著敵將首級獻上報功。楊延昭進升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對宰相說:“楊嗣與楊延昭,一同在遙遠的外地任職,以忠心勇猛親身效命國家。朝廷中妒忌他們的人眾多,我盡力為他們庇護,才至於此。”鹹平五年(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楊嗣率領宋軍前往救援,宋軍尚未擺成陣列,就被遼軍襲擊,宋軍損失較多,朝廷命 李繼宣、 王汀代還,將要治他們的罪。宋真宗說:“楊嗣這些人向來以勇猛聞名,將來可獲得他們的效力。”隨即寬宥了他們。鹹平六年(1003年)夏,遼軍又進攻 望都,李繼宣逗留不敢上前,獲罪被削去官職。朝廷又起用楊延昭任都巡檢使。當時正謀劃秋天禦敵的策略,宋真宗詔令楊延嗣和楊延昭分條列出利弊上奏,又調楊延昭任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如果遼國騎兵入侵,就屯軍於靜安軍的東邊。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軍於馬村西邊用以保護屯田。切斷黑盧口、 萬年橋敵人騎兵奔擊的道路,仍會集各路軍隊互為掎角追襲敵軍,令 魏能、 張凝、 田敏用奇兵牽制敵軍。當時 王超任都部署,聽任事不隸屬之。楊延昭進言說:“契丹駐軍 澶淵,距北邊境千里,人馬都很疲乏,雖兵眾但易被擊敗,凡是搶劫掠奪的物品,都放在馬上。希望誡勉諸路軍,扼守各自的險要道路,敵兵就可殲滅在此,那麼幽、易數州就可襲擊而奪取。”上奏皇帝而沒答覆。楊延昭於是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
第二次北伐失敗後,楊延昭按宋太宗旨意退守河北,任高陽關路副都部署,把守瓦橋關(今雄縣城)、益津關(今霸州城)、淤口關(今霸州信安鎮)。雖然宋遼邊界有九百里“水長城”的阻隔,但楊延昭感到抵禦遼軍僅僅依靠水澤和一些據點是不夠的。經一番調查考慮,根據平原上的土質條件,他決定秘密挖掘地道,建“地下長城”,與“水長城”相結合來抵禦強大的遼軍。
地道挖掘構築工程浩大。經雄縣,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