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一章 王重陽(二),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重陽的修行思想以道教為主,但同時容納儒、佛兩教。他在對待三教的關係上持開放寬容的態度,認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攝之處。經常被引用的七言律詩《孫公問三教》就反映出這方面的思想:“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精神炁候誰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達理識文清淨得,晴空上面觀虛空。”此詩首兩句“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就簡單認為王重陽是“三教合一”的支持者。後兩句“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就清楚地表達到如果能夠悟徹三教,就會明白他們之間是有所不同(出入)的,故此需要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這些差異。這反映出王重陽在此詩的重點在於回應三教關係應該如何處理,三教之間雖然有相互契合之處,但亦有不同之處,在此詩中他並非認為三教是縱攝為一,反而是互有異同。
在另一首詩《問禪道者何》裡,王重陽認為道佛二教在修行上可以互相兼通。在《答戰公問先釋後道》一詩中,他亦認為道、佛二教“是一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關於王重陽談及三教關係的詩都是出於回答人們詢問而寫。這顯示出王重陽願意在回應外界的請教時,表現出對儒、佛二教抱持開放的包容態度。他儘管對儒、佛二教的修持表示認同,但其宗教身份認同及修練方式均以道教傳統為根基。而全真道亦不像後世三教合一的思想般,分別從儒、佛、道三教各取部分思想教理合為一教,而是一直都以道教教理及修持為宗教實踐的主體,如主張內丹修練及性命之學以致成仙。《重陽立教十五論》《第七論打坐》提到的境界是“雖身處於塵世,名已列於仙位。不須遠叅他人,便是身內聖賢。百年功滿脫殼登真,一粒丹成神遊八表。”《第十二論聖道》亦云:“入聖之道須是苦志多年,積功累行。高明之士、賢達之流方可入聖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滿乾坤。普天聖眾默默護持,無極仙君冥冥圍繞。名集紫府,位列仙階。形且寄於塵中,心已明於物外矣。”可見王重陽終極的宗教修練追求仍然是以道教傳統的登真成仙為目標。此外,金源濤在《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中雖然記載“真人勸人誦《般若心經》、《道德》、《清淨經》及《孝經》,雲可以修證。”但他亦將王重陽與佛教達摩及儒家的子思相比,視他為發揚道教義理的真人: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釋教得佛之心者,達麼也,其教名之曰禪;儒教傳孔子之家學者,子思也,其書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傳,不行而至,若太上老子無為真常之道者,重陽子王真人也。其教名之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