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蔡倫造紙,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倫出身於東漢初年大湊山下從事冶鑄的一個鐵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鐵的。衛颯上任桂陽郡太守後,在桂陽設定鐵官,蔡家因此與朝廷官員有了緊密的聯絡。
小時候,他在大湊山麓一處被稱作石林的鄉學啟蒙讀書,習《周禮》,讀《論語》,尤其對周邊的生產、生活環境很感興趣,比如冶煉、鑄造,種麻、養蠶。少年蔡倫,已經是滿腹經綸,很有才學。
根據蔡倫後人的傳說,蔡倫是在18歲以後,由京城到桂陽管理調運採冶鑄鐵的官員推薦,才進皇宮做了宦官。這一年,是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從史料分析,蔡倫是中國華南地區甚至江南地區第一位走進朝廷,進入皇宮為官的人。
他被選入宮後,開始是在皇宮旁舍嬪妃所居的掖庭當差,幾年後提升為出入皇宮、傳遞詔令的小黃門宦官。蔡倫的才華越來越顯露出來。系奉竇皇后之命監管宋貴人之事,建初七年,竇後設計誣陷宋貴人,蔡倫“驗實”。到漢和帝即位時(公元89年),升遷為出入朝廷、侍從天子的中常侍,豫參帷幄之中,成了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參預朝政的高等宦官。
漢和帝剛登上皇帝寶座時,年齡尚幼,蔡倫曾服侍過的竇皇后成為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權旁落外戚竇氏家族。竇太后的同胞竇憲等四個兄弟都為顯貴,擅威權,謀不軌,炎勢傾朝野。心性秉直的蔡倫看不慣這些,便與大宦官鉤盾令鄭眾首謀,扶助和帝,乘竇憲出征班師回朝之機,收竇憲大將軍印,清除了竇氏專權的弊端,鞏固了和帝的皇權統治。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
蔡倫兼任尚方令時,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後來成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因史書記載闕如,如今已無從考證這個任命是怎麼發生的,但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正確的任命之一。當時的皇宮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個時代製造業最高水準,為蔡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他的個性、愛好以及他在工程技術方面的過人天資,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得到井噴式的展現。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製作的刀劍等器物,“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也就是說,他大幅度改進了製作工藝,達到極高水準,並長期居於技術的頂峰。晚蔡倫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蔡太僕”、“龍亭”,指的都是蔡倫,他已成為兵器“品牌”。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覆試驗,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讚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蹟。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個叫尤文一的秀才,寒窗苦讀十幾年,卻沒能考中舉人。他便棄筆從商,投在大發明家蔡倫的門下學習紙。尤秀才聰明過人,很受蔡倫的器重。蔡倫就把自己的技術全部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