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陳氏代齊,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奢侈之君,特別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宮室,聚狗馬,喜奢侈而厚賦重刑。公室倉廩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爛,生了蟲子,人民卻生活無著,餓殍載道,勞役不止,抗爭的人民被鎮壓,遭到砍腳的人不知多少,出現了“國之諸市,屨賤踴貴”的異常現象。遇到災情,也不去賑濟。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施行新政。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位制(即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鍾)改為五進位制,向人民借貸糧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田氏施恩德於百姓,景公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百姓心向田氏,歸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強大。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嬰出使晉國,晏嬰私下對叔向說:“齊國政權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於民,人民擁戴。”
到景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16年,一天,晏嬰陪齊景公坐在路寢,景公看到那豪華的宮殿嘆氣說:“多麼漂亮的宮室啊!我死後誰會據有這裡呢?”晏嬰說:“如君主所說的那樣,恐怕是田氏了,田氏雖然沒有大的德行,而對於民眾有施捨。豆區釜錘等量器的容積,他從公田徵稅就用小的,而對民眾施捨就用大的。君主徵稅多,田氏施捨多,民眾都歸向他了。您的後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滅亡,那麼國家就要成為他們的國家了。”景公聽了,問:“對呀,這事可怎麼辦?”晏子答道:“只有禮可以制止這個。如果符合禮,家族的施捨不能趕上國家,民眾就不遷移,農夫就不挪動,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職,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佔取公家的利益。”景公說:“對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從今以後知道禮可以用來治理國家了。”晏子在這裡面對面地對齊景公講了田氏為什麼要代呂氏的原因,並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齊的策略,那就是以禮治國,使士農工商四民各守其職,各守其業,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於采邑之外,行陰德,收買人心。景公很讚許晏子的主張,但他已無能為力,為時已晚了。雖也採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發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公元前545年,田氏聯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擊敗了執掌國政的慶氏,齊國自此改由欒氏,高氏執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欒氏,高氏之間的矛盾,聯合鮑氏分別擊敗了欒氏,高氏,並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孫召回國內,歸還其原有的封地財產,以取得公族的支援
齊景公於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後由晏孺子荼、悼公陽生、簡公壬相繼為齊君,共計不到10年時間。齊簡公時,田常與監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監止,因為監止受簡公寵信,他不得專權。於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親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糧食借出,用小鬥收回。齊國人唱歌頌揚他說:“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給田成子!”齊國大夫上朝,御鞅向簡公進諫說:“田常、監止不可兩立,請君主來選擇吧。”簡公不聽。
數十年間,齊國民心背離呂氏,如流水般地歸往田氏門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擁護。
田氏採取的第二項措施是武裝奪權逐滅強宗。齊景公病,讓國惠子國夏、高昭子高張二相輔佐他的寵姬芮子生的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稱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與田氏關係很好。晏孺子即位後,陽生逃到了魯國。田乞假裝擁護高、國二相,熱心侍奉,暗地裡卻在大夫中間挑撥高、國的關係,掀起了一場武裝爭權的鬥爭。他對高、國二相說:“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後,您倆任相國,大夫們人人自危,圖謀作亂。”田乞又欺騙大夫們說:“高張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幹吧!”大夫們都依從他。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