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賊心不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 最近天冷--得加衣服,綜武:青城餘人彥,作賊心不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郭侃作戰時一直戴著面具,對外也從來不以本名示人。
不過天下從來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郭侃的身份還是被遼國打探到了。
因為郭侃從賊,而且還混成了在遼國這邊掛了號的大賊,郭侃的祖父和父親瓜田李下,有嘴說不清,差點就要被下獄問罪。
直系親屬謀逆,一旦下獄,就代表罪名坐實,不滅族,也得滿門抄斬。
好在郭侃當時已經打出了名號,證明了自己的本事和價值。
這才給父祖家人掙來了一線生機。
當時遼帝耶律洪基親征,留下主持朝政的,是蘭陵郡王,樞密使蕭奉先。
蕭奉先覺得郭侃是個將才,又覺得他是把可以用來背刺餘人彥的好刀,於是便想要招降於他。
基於這個想法,蕭奉先下令高抬貴手,把郭家的下獄問罪,改為了革職軟禁。
只是軟禁生活還沒過多久,就傳來耶律洪基兵敗自焚,餘人彥發兵東進的訊息。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這時候,就有聰明人想到了被軟禁的郭寶玉父子。
第二天,郭家父子就重獲自由。
雖然沒有恢復軍職,但卻獲得了協守城防的權利。
說白了,就是不實際掌兵的高參。
誰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都有個妻兒老小,三親六故,身居高位的官員更是如此。
忠君愛國的口號誰都可以喊,但十之七八的人,都不願意為了這句口號,落個全家死光的結局。
深受國恩這個詞是不適用於大部分人的。
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有大部分人選擇慷慨殉國。
就是有些深受國恩的,也許自己不怕死,可是能不死,沒誰想死。
能給自己留個退路,沒人不願意留。
餘人彥在關中屬於初來乍到的外來戶,他們這些地頭蛇攀不上關係。
不過沒關係,退而求其次,郭侃家可是關中的老將門,大宋還在的時候,將門之間就是老交情了,當年投契丹都是一起投的。
能和郭侃家搭上關係的人,長安城裡多了去了。
這回郭家押對寶發達了,總得看在以往的面子上,拉老弟兄一把吧。
和郭侃又聊了會家常,餘人彥向郭侃承諾,等打進長安,就封他為國公。
郭侃配合的千恩萬謝之後,便告辭回去休息。
他昨晚雖然睡得很好,現在並不困,不過今晚要去偷城,需要養精蓄稅。
不止是他,餘人彥下令,親軍營,還有郭侃鎮、司馬衛鎮兩鎮精銳,都要養精蓄銳,以備夜戰。
其他各部一切如常,該幹什麼幹什麼,免得被城中看出異常。
郭侃剛要出帳,餘人彥想起了一件事,又把他喊了回來。
“大帥還有事嗎?”
“最近天冷,記得幫我準備一件袍服御寒。
要黃色的,拿下長安之後,給我披上。”
餘人彥說的坦然,一點也沒有自導自演的心虛之感。
看的郭侃心中暗暗佩服。
瞧瞧,要不說人家能當皇帝呢。
就這不要臉的勁頭,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得。
……
當天晚上,營門開啟,餘人彥一襲黑甲,繫著紅色龍紋披風,縱馬走在最前面。
身後魚貫而出的,是人銜枚,馬裹蹄的將近兩萬精銳。
其餘各部兵馬雖然不跟著一起偷城,但也都是枕戈待旦,監視著已經被繳械的契丹降軍。
只要契丹降軍稍有異動,立刻在餘滄海的帶領下鎮壓叛亂。
耶律大石和蕭峰雖然不願參加進攻長安的戰事,不想親眼看到長安陷落,但還被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