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上雲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回口角,紅樓之韶光如夢,泱上雲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殿之上,往日的威嚴肅穆不在,滿目遍佈致哀的靈幡,這裡已然成了安放大行皇帝梓宮之處。
文武百官也全部換上孝衣,跪在殿外的場地上,至於殿內,則是一眾皇親貴族及後宮妃嬪。
忠順王爺被請至偏殿,其內內閣幾位大學士皆在,見到王爺的一剎那,也都各自作揖行禮。
“諸位閣老,不必拘禮。當務之急是求一個‘穩’字,如此才能使得新君即位。”忠順王爺眼中放著灰暗的光,“小王既有統攝之權,那便做個主,在這京城防務這一塊兒上略作調動,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請諸位大人指出來。”
幾位內閣大學士顯得惴惴不安,齊齊看向內閣首輔,勢要他拿個主意。
“殿下!這是臣與幾位同僚商議過的人員名單,請您過目!”張首輔從袖中掏將出一封箋紙,呈至忠順王爺面前,後者先是一愣,繼而又是一笑,“幾位大人還真是國之棟樑,既如此,便按你們的意思去辦!”說罷,便也不看,極為信任的將這份名單交給身後的長史官,命他急速去操辦。
張首輔心下不由鬆了一口氣,又道是:‘叫殿下前來,一來是為京城防務,二來便是商議大行皇帝的廟號,三來是確立新君。’
“確立新君?!”忠順王爺臉色一變,“怎麼,幾位大人難道有別的想法不成?大行皇帝遺詔,天子之位由聖孫繼承!”
聽忠順王爺如此篤定,幾位內閣學士也都忙辯解起來,其實他們心裡都害怕會生出別的變故。許是看出了幾位閣老的顧慮,忠順王爺也是冷笑道:“你們是怕我生出那不臣之心?”
“臣等不敢!”
“哼!”忠順王爺冷哼一聲,“爾等皆是國之柱石,豈不知本王也是自幼讀過聖賢之書,受過儒門教化,又怎麼會做出那等......世祖爺......罷了,我還是那句話,有誰膽敢做出謀逆之事亦或者對本王說出勸進之言,斬!當然,若是朝中出了奸臣,那本王手中的劍也未嘗不利!”
“殿下多慮了,臣等也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
“嗯。”忠順王爺懶得再和他們糾纏下去,於是就著方才的第二個議題問道:“廟號的事諸位大人商議的如何?”
“大行皇帝自即位以來,勵精圖治一十八載,推行新政,開科取士更是不拘一格,應定為仁宗。”
“太上皇陛下彌留之際,大行皇帝親奉湯藥,衣不解帶,足見孝誠之心,似乎擬為孝宗較為妥當。”
“仁孝本就一體,如此拆解,是何居心?”一李姓閣老當即不滿呵斥道,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王攸之座師李賢。
忠順王爺瞥了他一眼,忽想起現如今被關在刑部大牢裡的王攸,不禁問道:“那依閣老之見,應當立何等廟號為宜?”
李賢似乎早有準備,他開口說道:“世宗皇帝!”
“微臣也是這個意思。”張首輔及時補了一句,意在做個和事佬,免得鬧出不和來。
本以為忠順王爺會反駁,不曾想他竟輕而易舉的又答應了下來,反倒打了一眾內閣成員措手不及。之所以要爭論一番,這些個閣老心裡也都有避嫌的心思,免得太同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朝中之事還請張首輔以及諸位閣老們多多擔待,有你們主內我也可安心,這外頭的事......”忠順王爺話音一轉,語帶威脅道:“國家適逢大變,需得嚴防奸佞小人乘亂作祟。新君年幼,本王便代其下詔明諭,傳令各州,道,府,縣鎮官員,安分守常,彈壓叛黨!命地方開倉賑濟,有凍死,餓死一人者,著該地道府監察御史據實參劾!著兵部下牒,將京城九門暫且封閉,天下兵馬非奉旨不得擅調一兵一卒!”
幾道嚴詔雷厲風行,忠順王爺侃侃而言,滴水不漏,聽得一眾閣老急忙應聲稱是,慌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