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上雲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回清君側(中),紅樓之韶光如夢,泱上雲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稟報將軍,咱們該出發了!”在那一聲巨大的轟鳴聲過後,大帳外,一名隨軍書辦隔著氈簾對裡頭的人稟報道。

然而裡頭卻傳來一聲怒叱,只聽道:“爾等是誰的人?又奉了誰的命?”

而於昨夜帶人攔截並殺了那一眾錦衣衛的將軍此刻卻是單膝跪地,但臉上並無愧疚之色,身邊另外兩人齊聲回答說:“我等為報軍門(注)提攜之恩,救公子於水火。”

看著眼前這三人,此三人正是京城三大營主將,皆為王子騰門生,受王子騰恩惠,王攸咬牙切齒地冷笑道:“好一個救我於水火,好!”

“公子......”神機營主將欲要說話,卻被三千營主將打斷,這三千營主將恰是昨夜帶人襲殺錦衣衛之人,此刻他正目光炯炯的看著王攸,詢問道:“公子為何不答應做京營節度使?”

“就為這個?”王攸勃然變色,繼而揪住那三千營主將衣領道:“你就為這個殺了那些錦衣衛?你知不知道那些錦衣衛是誰的人?救我於水火?說的好聽,我看分明是陷我於不忠,繼而為爾等做那大逆不道之事!你可知襲殺皇命欽差是要以謀逆大罪論處的?”

三千營主將橫下心頭,嚥了一口唾沫,說道:“公子可知如今京城內發生了何事?”

“何事?”

“北靜王爺入京,奉旨討賊,以清君側!”

“嘶!”王攸倒吸一口涼氣,“如此說來,爾等出發是要謀反了?”

“公子,北靜王爺......”

“住口!”王攸嚴厲無比的喝道,“奉旨討賊?以清君側?簡直冠冕堂皇,無恥之尤!試問賊為何人?側又是何人?既說是奉旨,又奉行的是哪位陛下的旨?世宗皇帝遺詔,命忠順王爺輔佐當今,安穩社稷,又命北靜王爺鎮守遼東,以抗戎羌,如此內外兼修,天下承平,敢問遺詔是假的不成?還是說滿朝公卿皆是眼瞎嘴縫之輩?爾等身為京營主將,食朝廷俸祿,值此利害關頭,非但不入京勤王護駕,反在此助紂為虐。”

三人皆被說的臉色紫脹,悶聲不言,但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即便選擇臨陣反戈,萬一北靜王爺於城中真得了勢,日後清算又當何如。正面面相覷之際,又聽王攸沉聲說道:“我不會隨你們造反的。”說罷,便是眼睛一閉,一副引頸就戮的樣子。

“公子是覺得北靜王爺會輸嗎?”一直未開口的五軍營主將一邊顫著聲問道,一邊死死的將蠢蠢欲動的三千營主將給按住。

“縱覽《二十一史》,又何曾聽說過,道義上失敗的,能贏得天下的呢?”王攸不屑一顧道。

五軍營主將仰天大笑:“世人皆說公子是辯才無雙,只是那《二十一史》當中確實有人做到了,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奪位;又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一朝黃袍加身;再比如本朝世祖爺,奉天靖難,一舉功成!”

“唐朝之天下,多半是太宗打下的,他如何做不得天子?遑論貞觀之治乃是奠定大唐盛世之基礎。”王攸輕嘆一聲道,“趙家天子乃時運所就,彼時天下百姓更是希冀山河一統,此乃順勢而為。再者本朝世祖皇帝,若非其時朝中有奸臣諂媚聖上,企圖迫害太祖之子孫,焉能起兵靖難?至於北靜王爺,名為效仿世祖靖難,實則只為爭一口意氣,置天下百姓安危於不顧,須知那遼東境內,戎羌猖獗,屢犯邊陲,如此也配人主?即便一時僥倖成就功業,不過又一隋煬帝罷了,其後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也是爾等所能承擔的起?”

“那公子是要投靠忠順王爺了?”

“不,你們搞錯了一件事。”王攸搖頭道,“我王攸始終是陛下的臣子。無論是世宗皇帝,還是當今天子。”

話音剛落,只聽兩道尖銳之物捅入肉中的悶聲。

“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