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節,科舉文裡做考官,辛宸,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帝都親自作詩《勸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能夠讓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升級成為士族的,真正自此而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就連商戶子弟,也可以在這裡參與科舉,憑藉自己的學識改換門庭。
從讀書,到開放商業,城市的飛速發展和繁榮,給予更多人從土地解放出來的機會,去從事手工業和商業,又反過來增進城市發展。
這原本可以是個良性迴圈的發展,商業和工坊的萌芽,讓原本依附於土地的農民可以找到新的出路,使大宋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結局。然而這一程序被粗暴的打斷,原本站在世界頂端的科技與文化被野蠻踐踏,夭折凋零,才是讓後世最為痛心的歷史。
方靖遠既已改變了那個關鍵的節點,就不打算讓他們在回到老路上去,給有錢有頭腦的世家們指出更多發財致富的機會,讓他們去暴富好了,將土地讓與那些靠著雙手吃飯的普通人。
他的“點金手”和海州黃金港的名號,無論是在江南還是江北,早已傳為神話,那些原本還有些怨責他將自家優秀子弟給洗腦帶跑了的世家豪紳,一聽到他要開發膠東新港和打造運河商業帶,就立刻改變了態度,猶如聞到了獵物氣味的猛獸,撲上來怎麼也不肯走了。
要知道,當初他在海州建新城商業區時,就是因為原來老城的人不肯搬遷讓出土地,他乾脆另起新區,重新打造了新城新港商業區,讓那些原本想著從他這裡敲一筆的人都落空不說,還眼睜睜看著錢都賺到別人手裡去,成為一時笑柄。
而如今他又有了新的動作,無論是新港新城,還是那些新工廠,裡面的各項專利都是從雲臺書院和齊魯書院中研製出來的,幾乎是一亮相就引起眾人哄搶,這種時候,只要能夠參與進去的,簡直等於是搶到了聚寶盆以後等著收錢。
原本對他有意見的世家這會兒都輪番派人上門,也不用他再提什麼要求,大家都爭著搶著出謀劃策地想著為百姓們做“慈善”,出錢出糧出力出人,只要能在方使君面前掛個號,以後在新港新商業圈裡給他們留個位置,那就足以保得他們十年甚至幾十年的財源不斷。
方靖遠看看他們送來的“禮單”,其中既有捐給慈幼局的衣物食物,也有修橋補路的捐款,還有些乾脆就是城外的田莊和地契,幾乎都是按照他們對方使君的“喜好”瞭解送上的禮物,可見先前讓人放出去的風聲,真是沒白費。
哪怕其中有不少田地都因為前些年的天災人禍導致荒廢,但地契始終還是在這些人手裡,若是讓人重新耕種,開荒之後,這些人再出來宣告主權,就會造成各種糾紛。如今他們既然肯交出地契來,就避免了這些後患。
對此,他表示十分歡迎,並讓人一一登記下來,都登記備案,以後無論是修橋鋪路還是建設新港,開辦新學校和濟民藥房,都會留下他們的名字。
他不經手這些“禮物”,都交給了裴文卓,作為他們的捐贈,那些田莊收歸官有,而“荒地”則分配給流民安家落戶,讓他們有個安身之地。
城中的流民也分成了兩派,有的依然想要種地為生的,就安排去了那些荒廢的鄉村縣鎮,將無主之地分配下去,並由官府借款借農具和良種給他們,幫助他們今春耕種,但凡種植官方約定作物如棉花和油菜等經濟作物的,還可以得到官方的回購契約,確保他們不種糧食也能換回一家人全年的口糧,而不至於餓肚子。
還有一些願意跟著去新港新城創業的,方靖遠就將他們安排去學院的技工速成班和掃盲班先學習,官府補貼部分學費,以後還可以從他們的工錢中扣回來。學成之後,就可以在各大工坊找到工作,那些曾經在海州打工如今都升職做了工頭升職主管的“老員工”們現身說法,也吸引了大批敢闖敢幹的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