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節,玉佩裡的太子爺,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記得太醫說過,出了前三個月,便可以同房了。”
楚錦瑤簡直崩潰:“太醫什麼時候說的?我怎麼不知道。”
“我單獨問的,你當然不知道。”
“你怎麼會問這種東西,不對,你問了哪位太醫……”
.
坤寧宮裡,燈火洞明,小齊後盯著眼前這一盞宮燈,不知為何有些出神。
“娘娘。”一個嬤嬤上前給小齊後披了暖裘,低聲勸,“天氣越來越冷,娘娘,您鳳體金貴,要保重身體啊。”
“他今日又沒有來。”
“娘娘……”
“罷了。”小齊後不想再提,她站起身,任由嬤嬤扶著她往寢殿走,皇帝不會來了,她也沒必要等著了。
小齊後在宮人體貼的服侍下躺到床上,由宮女給她拉上被子。外面的燈火暗了,小齊後盯著眼前飛龍舞鳳的帳頂,突然生出濃濃的不甘心。
小齊後不由想到了白日宮人勸她說的話。慢慢地,小齊後的眼神堅定起來,她是皇后,她不能任由這種頹勢繼續下去,她要主動出擊才是。
第116章 帝駕親征
秦沂大清早從暢和園趕回紫禁城,早朝對禮儀要求嚴苛,諸大臣肅容站在承天門外,眼睛卻偷偷朝秦沂這個方向溜來。
秦沂權當不知,他以前住在宮裡,能多睡一會不說,四更天時也不必站在宮牆外等。但是現在他卻出現在宮門外,昨天晚上去了哪,無異於公開寫在臉上。
太子身為國本,私自出宮的事可大可小,權看御史要不要揪住發作。但是今日,御史卻沒時間管太子失儀這樁事了。
早朝上又說起北方邊患,正巧這段時間,隱隱有皇帝想要親征的傳言,朝堂上不免又說起這件事。大臣們各執一詞,有人覺得自入秋以來各地鬧災,稅收極差,這樣一來軍備難免跟不上,這種時候若再和瓦剌開戰,消耗太大,若是聖上親征,一來振奮軍心,二來威懾瓦剌,足以讓這些邊蠻膽顫退軍。這個提議有幾分道理,但是更多的臣子卻是極力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非常簡單,聖上乃是真龍天子,身體安康關係到江山社稷,怎麼能冒這等風險。
兩方各執一詞,就這樣吵了一個早上,但總體來說還是反對派更多一點。皇帝就這樣端坐在漢白玉石階上,也不知道他到底聽清楚多少,臨近散朝時,反對親征的聲音已成壓倒之勢,皇帝並沒有表態,直接宣了散朝。
秦沂也沒有在早朝上說話,他地位特殊,無論贊同哪一方,都容易被有心人扣上帽子,不如什麼都不說,哪一隊也不站,將結果全權交給皇帝決斷。
散朝後,皇帝最先走,然後就輪到秦沂。秦沂走在乾淨空曠的甬道上,不一會就有臣子從後面追上:“太子殿下。”
“請起,大人不必多禮。”
彼此寒暄之後,臣子拐彎抹角地打探起秦沂的想法:“殿下,關於親征一事,您有何高見?”
秦沂對此只是疏離地笑了笑:“孤身為兒臣,豈敢揣測聖意。”
這個臣子碰了一鼻子灰,訕訕笑道:“殿下說的是,是臣無狀了。”
秦沂是真的沒打算管,但是他內心裡卻傾向反對親征的那一派。不過倒不是因為擔心忠誠之類,秦沂覺得皇帝不會走的原因非常簡單,隨軍出征那麼累,皇帝會去嗎?
秦沂才不覺得皇帝有這份毅力,更不覺得他會有多少家國責任。親征這種話多半都是皇帝身邊那些太監提出來的,本朝監軍都是太監,監軍的權力甚至比將軍都大,這群大太監想攬權想瘋了,這才極力煽動皇帝,替自己鋪路罷了,秦沂不覺得皇帝會答應這種明擺著吃苦的事。
秦沂想了一會便將這回事拋過,專心去文華殿理政。今天秦沂又不想回東宮了,慈慶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