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節,玉佩裡的太子爺,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遵旨。”

方濮存雙手交疊在前,就這樣躬著身倒退到皇帝帳營外。合上帳營後,方濮存望著鉛雲密佈的天空,陰沉中也透露出一種難言的壯麗。他低低自喃:“要變天了啊。”

百里之外的紫禁城裡,新任禮部尚書臉色糾結地送上一封書信:“殿下,這是瓦剌送來的議和書。”

議和書。

許多人都在偷看秦沂的臉色,妄圖揣測一二,可是他們必然要失望了。秦沂臉色如常,甚至動作都沒停頓一下,彷彿禮部呈上來的是再正常不過的摺子。秦沂接過來掃了一眼,眉梢輕輕動了動。

獅子大開口,他們還真是敢說。

這位新提拔起來的禮部尚書顯然也知道議和書上的條件太不要臉了,他垂著眸子數文華殿地上的方磚,不敢抬頭也不敢吱聲。

秦沂指節敲了敲古樸典雅的檀木桌角,一反常態地沒有下達“行”或“不行”的命令,而是饒有意味地說:“看這封議和書的筆法和行文,這應當是個讀書人吧。”

殿裡停留的幾個官員都愣了愣,而秦沂嗤笑一聲,將議和書扔在桌上:“一個大燕的,從小學孔孟之道,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

.

慈慶宮裡,楚錦瑤也在接見熱情難抑的外命婦。

秦沂帶著燕朝在損失三十萬精銳的情況下守住京城,後面還反敗為勝,光瓦剌撤退當夜就擊殺一萬餘人。這對於風雨飄搖、全民信心都被狠狠挫傷的燕朝臣民來說,太子無異於天神降世,力挽狂瀾,包括之前楚錦瑤險些以死殉國,後面縮減宮廷開銷支援城中軍民百姓,這些舉動都大大鼓舞了民心。如今京城裡百姓不拜神佛,只拜東宮的太子和太子妃。

曾經因為聖上昏聵,不愛理政,所以臣子把希望投注到年輕的太子身上。這其實是一種實在沒辦法了的寄託,可是現在,秦沂卻是真正民心所向,萬眾歸心,舉國上下都期待著他登基為帝。

因為這場艱難的京城保衛戰,滿京權貴人家,無論書香門第還是武將世家,都對楚錦瑤評論大好,天天往宮裡遞牌子。楚錦瑤畢竟還是個孕婦,接見太多人她自己也吃不消,所以今日只叫了楚錦嫻和長興侯府的人進來說話。

長興侯因為身份特殊,不好跟年輕後輩去戰場搶功勳,所以當初皇帝親征是他沒有跟著去,誰能知道反而因禍得福。守衛京城時外城九個門都要有主將,長興侯是難得殘存下來的有領兵經驗也有實戰經驗的武將,在這種青黃不接的時候,他這種人才實在難得,所以被分到一個次等重要的門,在瓦剌進攻中也順利守住城門。

最重要的城門是秦沂親自在守,最艱難的戰場也在他那裡,秦沂頂住了瓦剌最開始也最激烈的一波進攻,首戰告捷,人心大振,之後的幾個城門都好守了許多。長興侯也藉著這股勁守住東直門,在保衛戰中立了大功。

所以如今京城兩家外戚的身份一下子對調,兩任皇后的孃家鎮北侯府閉門不出,要不是看在太子的顏面上,齊家和過街老鼠也沒什麼差別了,而太子妃的孃家長興侯府卻在這場戰役中立下頭功。眾人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段時間長興侯府人人走路都帶風,段瑩華也興致勃勃地說著戰爭期間家裡的狀態:“……圍城那兩天,可把家裡人嚇壞了,不過好在虛驚一場,多難興邦。如今京城裡對太子和太子妃眾口交贊,若是之後再順利迎回陛下,那太子可謂立下曠世奇功……”

段瑩華說著,突然察覺到氣氛不對,她似有所覺地停下說話,看到楚錦瑤低頭哄著路哥兒,似乎沒有聽到她在說什麼。而楚錦嫻也坐在一邊,微微垂著眼,眼神複雜。

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之後若再立了迎救皇帝之功,那秦沂作為一個兒子兼臣子,所作所為實在是盡善盡美,功勞已到極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