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節,玉佩裡的太子爺,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齊後死後,皇帝突然對自己的繼皇后生出無限的緬懷,斯人已逝,皇帝只能將一腔熱情都投注在潞王和二公主身上,潞王如今已經被降為郡王,皇帝提出給他重新分封,但是潞王卻拒絕了,之後更是以養病為理由,呆在王府裡給小齊後守孝,閉門不出,等三年孝期結束後,他便到封地去。
皇后去世按道理是國家的大事,舉國都要守孝,只不過小齊後之前犯過大忌,她的葬禮最終還是由著皇帝,風光大辦,但是守孝這一事上就怠慢許多。
如今恐怕除了小齊後的親生子女潞王和二公,沒人願意給她守制儀了。
京城中的局勢一夕間緊繃起來,朝中各家都察覺到不對,三緘其口,避而不談,許多人為了避嫌,和東宮也疏遠起來。
歷來奪嫡都是一趟渾水,太子誠然立下大功,但是說到底,皇帝才是真正的君,全天下文人武將要效忠的物件。從龍之功不是那麼好立的,一旦壓錯,整個家族都可能被拉著陪葬,所以,許多臣子都不願意站隊。不表態就不會出錯,只要他們標榜自己是保皇黨,忠君這面大旗就是最好的掩護。等日後最終贏家出來,他們表一表忠心,照樣在朝為官。
懷著這種心思,許多臣子都適時地保持了沉默,全然不見保衛京城時他們對東宮的熱情和擁護。皇帝既然已經回來,那停了許久的早朝也該恢復,一日早朝上,皇帝又下令停止了秦沂推行的一道新政。
“重新丈量土地,攤丁入地,以銀代役,這是要做什麼?賦稅和勞役是開國聖祖留下來的規矩,誰給你們的膽子,說改就改?”皇帝一臉不悅地駁回了戶部的奏事,皺眉道,“自以為是,簡直就是胡鬧。即日起,全部停掉。”
一部分守舊的老臣聽到自然山呼聖明,燕朝立國至今已經二百年,開朝時大力打擊貪腐,官員們一個比一個清廉,可是發展到今日,地方鄉紳豪強和當地官府勾結,以各種名目侵併土地。百姓土地被吞併,只能租地耕作,一年收七鬥米,六鬥都用於交租,一斗勉強餬口,等到來年又什麼都沒有,只能再租地。迴圈往復,百姓越來越苦,而國庫的財政危機也越來越嚴重。要知道,這些王孫勳戚、宦臣文官侵佔的土地,是不用繳稅的。
這次的京城危機就是財政危機的一次大爆發,秦沂全面接手政務,才知道國庫空虛竟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圍城之戰過後,秦沂重建京城,給戰火中受災的百姓和戰亡的將士發安撫金,竟然還需要和臣子“借”錢。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說,秦沂都覺得非常可怕。
重建京城不過是第一步,接下來,他還要重建神機營、三千營和五軍營。當年橫掃草原的不敗神話,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三大營,不該以這樣屈辱的方式畫上句點。
重建禁衛軍顯然要鉅額銀兩,這些銀子從哪兒來?只能從國庫裡出。而賦稅是一個國家最正當的收入,所以,清仗土地,推行新稅,已經迫在眉睫。
秦沂沒有想到,他廢了大力氣重建的新政體系,文華殿多少臣子徹夜商議出來的新稅法,在皇帝這裡,竟然看也不看就被中止了。推行新政的多是年輕臣子,他們一腔熱情突然被澆了個透心涼,有許多人不忿,忍不住站出來說:“陛下,國庫連年空虛,戶部稅收一年比一年少,而民間卻有許多農戶卻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長此以往,只會養肥了地方那一群碩鼠,侵蝕我大燕的百年根基。新政法廢不得,請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許多年輕臣子站出來附議,一時間承天殿前只能聽到此起彼伏的“請陛下三思”。
皇帝看著下面這一個個公然反對他的臣子,臉色不由陰沉下來:“好一個國之棟樑,一個個都在替國家考慮,還口口聲聲會養出碩鼠,朕看你們才是蛀蟲!”
臣子立刻跪倒一大片,幾個老臣麵皮一抖,顫顫巍巍地說:“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