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三章 清明時節,大唐極品紈絝,子率以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貞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鄒國公二子與三子同日成婚,一時間被長安傳位佳話。

只是令張拯有些遺憾的是,二哥三哥成婚之後,便又各自帶著媳婦急匆匆的回了地方。

沒能留在長安過元正。

所以今年的元正,張拯過得有些寂寞。

除了元日這一日回到國公府,陪伴老爹老孃大哥大嫂還有虎頭虎腦的侄兒吃了一頓團圓飯。

第二日清晨又回到了老李綱墓旁的孝堂之內。

貞觀六年春耕,出自大唐皇家書院農學院之手的曲轅犁,水車,水磨三樣新奇事物。

在短時間內風靡了整個大唐。

與此同時,真臘國派出的由農夫組成的使節團隊到達了嶺南。

馮盎接待了他們,三季稻正式開始在嶺南試種。

清明時節,小雨紛飛,張拯在孝堂之內接待了老李綱的外孫與其妻。

老李綱的後人耕讀傳家,恪守老李綱的教誨,一直不曾踏入官場。

有老李綱留給他們的幾畝薄田,再加上其踏實勤奮,又有張拯和李承乾暗中照拂,日子倒也過得津津有味。

老李綱的外孫已經四十多歲,眉眼之中依稀能看得出老李綱的影子。

“見過小師叔。家母年紀大了,腿腳不利於行,是以不能來為外祖上墳,還請小師叔見諒。”

老李綱的外孫叫寧安,自叢簡,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中年漢子。

兩人恭敬的朝張拯行了一個晚輩禮,張拯就安坐孝堂之內,不閃不避的受了二人一禮。

哪怕兩人的年紀比自己的父親還大。

但輩分就是輩分,這是維持人倫大道的基礎。

“叢簡不必多禮,坐吧!”

寧安依言坐了下來,靜靜的等待著張拯開口。

“生活上,可有遇到什麼難事?”

張拯努力板起長輩的樣子,朝寧安問道。

“回小師叔的話,小侄生活還算順遂,只是家母總是念叨著外祖,說身為女兒,卻不能在外祖墓前守孝,心中愧疚良多。”

說起母親,寧安的臉上有些愁容。

大師姐的腿腳不好,張拯去年就知道了。

聞言也不好得說些什麼,只得寬慰道:“還請從簡回去轉告大師姐,老師的墓前有我在的,讓她無需擔憂。”

“是。”

寧安應和了一聲。

然後氣氛便再次沉默了下去。

張拯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與老李綱的幽默風趣不同,老李綱的這位外孫性子有些憨厚。

再加上兩人的年紀與輩分,實在是讓張拯有些不知道該怎麼相處下去。

“今日清明,既然你們是來為老師上墳的,那便走吧。”

說著,張拯從床下取出事先準備好的鋤頭和貢品等物。

三人一人取了一把,便來到了老李綱的墓前。

將貢品拜訪在老李綱的墓碑前,又點了香燭。

張拯作為此間輩分最大的人,這第一鋤土自當由張拯來挖。

但張拯還沒下鋤頭,便見得李承乾氣喘吁吁的扛著一把鋤頭從遠處跑了過來。

“臣,草民見過太子殿下。”

“不必多禮,平身吧。”

李承乾將鋤頭拄在地上,額頭上還有細密的水珠滴落。也不知是汗水,還是絨絨春雨。

顯然是一下課就從教學大樓直奔老李綱的目的。

張拯見李承乾到了,閃身繞到一旁,對著李承乾說道:“太子殿下,這一鋤你來吧。”

“好。”

李承乾也不推辭,一鋤頭下去,翻起大片的泥土。

然後又用鏟子將泥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邪神竟是我自己

笑溟生

光輝與陰影

請叫我禿頭哥

廢婿重生

半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