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6章 天道有常,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皇帝這才點了點頭,當時林敬呈遞奏摺的時候,他的確是表示了默許,畢竟山東三個藩王都不算什麼親信,血脈關係也十分淡泊,平日裡對朝廷也沒有什麼恭敬,因此在這件事上,崇禎也就讓林敬自行處置了。

“你繼續說。”

“兒臣當時將這些繳獲的土地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留給了有功的將士們,給他們分了土地,不過這些土地並非直接到他們的手裡,而是由兒臣麾下的機構統一管理,每年在扣除了一定的賦稅和成本後,會定期給他們發糧食;另一部分則是全部納入了官田體系,照功臣田一般管理,而這兩部分的田,則全部租給了無地的貧民百姓,他們按照每家每戶人口數量的方式各自租佃了十畝到二十畝土地,統一實行二成五的地租,其功臣田的二成給了將士們,其餘的統一劃歸到太子都督府當中。”

林敬簡單地將自己的舉措介紹了一番,並繼續解釋道:“二成五的地租雖然不算很低,可是相對於其他的田租而言,已經非常低,因為很多地方的地租都能收到七成甚至是八成以上,佃戶們在交完賦稅之後,往往所剩無幾,幾乎連自己都養不活。”

的確,林敬在這一方面還是做了很多的功課,他知道大明說來說去最大的問題,永遠都是天下佔據總人口九成九以上的農民,只要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那麼這顆最大的雷也就被排出了,剩下的其他問題都好說。

當然,農民所面臨的處境也極為困難,當前全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稻米,而按照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上的估計,全國倚稻為生的人口占據了總人口的七成,而稻穀種植的典型問題就是需要大量熟練的勞動力,一個壯年勞動力在有水牛的幫助下,常年人力能耕的土地不過十畝左右,如果沒有水牛的話只能耕一般左右。

“吳郡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藉牛力。愚見貧農之家,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假如有牛者,供辦十畝。無牛用鋤而勤者半之。”

因此,百姓們為了補貼自己的家用,不讓土地閒置,就在秋收後種上一些菽麥麻蔬,來解決自己的口腹問題。

那麼倘若按照一個人十畝的方式來計算,最終能獲得多少收成呢?

答案計算十分簡單,田地由於肥瘦不均的問題,畝收入通常是在一石到三石之間,取平均值便是兩石,也就是說在風調雨順的最理想情況下,一個人一年的收成在二十石左右。

但是別慌,通常來說只有在江浙等土地肥沃之地才能有這二十石的收成,一旦到了北方之後,由於換成了小麥之後,產量則大大降低,通常來說只有一半左右,也就是十石,如果到了山西就更不得了,這個數字差不多還要再減個一半左右.......

問題是,這所剩不多的糧食並非都是百姓自己的,他們往往還要再交上五成到八成的地租,最後剩下來的糧食往往都不夠一家人的口腹,因此為了活下去,他們還不得不去找地主借貸,而通常民間借貸都是奉行了九出十三歸的高息,這也導致了大量的百姓家庭破產,只能自賣為奴.......

林敬幾乎帶著沒有任何感情的語調,將這些數字一一告訴了崇禎皇帝,他最後才微微嘆息道:“兒臣在山東所做的雖然微不足道,可是終究讓山東一省的百姓,在今年能多吃上幾碗飽飯...

崇禎皇帝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他從來沒有聽到其他人這麼深入淺出地用數字去分析一個普通農戶家庭的生活收入以及開支,畢竟大臣們要麼就是歌頌當今賢君良臣在世,要麼就是用極為煽情的方式描述當今百姓生活困苦......可是到底怎麼困苦,卻沒有任何人能真正說明白。

唯獨太子這番話,雖然沒有那麼多的煽情話語,顯得多少有些冰冷,可正是這種冰冷的語句,劃開了崇禎皇帝面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

黎明之卿

國士無雙

驍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