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0章 拿下劉澤清,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針對祖大壽的勸降,吳三桂的的確確認真考慮過,並且給祖大壽還回了一封信,其中的主要內容還是以猶豫不決為主。
因此,在祖大壽將信呈交皇太極之後,皇太極又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的一開頭便說:“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此機會,殊可惜耳。”
這話的意思就很簡單了,你不是猶豫不決嗎?那就看我出兵吧,等到將來打下了大明,你再後悔恐怕就晚了。
的確,此時的大明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關外東虜虎視眈眈,關內流民四處掠地,甚至連開封都已經丟掉,義軍的矛頭如今已然直指京城。
在雙方合圍之際,大明的確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還手之力,甚至只能放棄大部分防線,選擇固守京城以自保,在很多人的眼裡看來,大明的完蛋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吳三桂的機敏,他自然能看出這一險惡形式,以前他拒不答覆多方勸降信,表明他對明朝尚未喪失信心,而現在他選擇給祖大壽回信,則反應出他的信心已經開始動搖。
不過,在吳三桂看來,他並不想將主動權交出去,之所以選擇給祖大壽回信而不是給皇太極回信,便是因為他明白信件一定會落在清太宗手中,因此以委婉的口氣透露自己左右為難的想法,明處是求得他們的理解,而實際是婉言謝絕勸降。
吳三桂為何不願意降清?這一點同他的舅父祖大壽實際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明清長期的交戰過程中,有許多明廷的將領和官員選擇了投降清廷,當然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戰敗被俘,比如洪承疇、祖潤澤等人,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因為官場鬥爭的緣故導致無法生存,轉而投降清廷,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而其中最為特殊的則是祖大壽,他幾乎是到了走投無路的階段才投降的清廷。看書溂
大淩河之戰後,祖大壽選擇詐降,堅持繼續反清,直到松錦之戰後,祖大壽才被迫投降,也能看出此人對於清廷並沒有多少歸順的想法。
原因並不是祖大壽多麼忠於大明,而是以他為首的祖家,已經實質性地成為了遼西的掌權者,即便是明廷也無法對其造成威脅,可如果一旦投降了清廷,那麼勢必會造成一點,那就是祖家在遼西的勢力將會被連根拔起。
眼下吳三桂所面臨的選擇同樣如此,他在寧遠的經營依然是希望能繼續維持吳家的勢力,而不願意脫離明廷,也是因為他需要眼下每年的好幾百萬兩的‘遼餉’。
因此,吳三桂的本意依然想著救援京城,而不是投降清廷。
只是中後所三城被清軍攻克,使得寧遠成為了一座真正的孤城,這使得吳三桂內心頗為憂慮且焦躁不安,他不由自主地登上城樓,舉目遠眺,只見透過漫天的風雪,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明廷修築的那些烽火臺、哨所、臺堡中,已然被清軍所佔據,遠方還傳來些許牛角號聲,蒼茫無比。
“三輔,父親那邊到底是什麼意思?”
吳三桂身邊此時站著一名年輕的將領,他的眉目同吳三桂有著幾分相似,此人正是吳三桂的胞弟吳三輔。
吳三輔聽到吳三桂的詢問,連忙道:“二哥,父親近來多有被陛下所接見,認為陛下有所回心轉意......再加上松錦之戰後,你也沒有被陛下懲罰,父親以為咱們吳家,還是當以忠義為先!”
“忠義為先......好一個忠義為先!”
吳三桂輕輕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了。
十二月中旬,大雪初晴。
林敬率領抗虜定亂軍從徐州一路進入山東濟南府,而此時山東巡撫王永吉、山東總兵劉澤清率領山東文武官員前來迎接,黑壓壓一片地官員們跪在林敬的面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