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5章 新式火炮的設想,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弘仁殿內。無錯更新@

在討論完稜堡的事情後,林敬又望向了一旁的宋應星,輕聲道:“稜堡的事情雖然跟先生關係不大,但是我卻想到在建造稜堡時需要一種特殊的建築材料,需要先生來幫忙實現。”

一直沉默不語的宋應星頓時有些驚訝,道:“特殊的建築材料?還請殿下告知。”

“水泥。”

林敬輕聲吐出一個詞彙,實際上他之前就想過將水泥在明末實現出來,因為這種材料的出現,在這個時代裡具備十分重大的意義,它將直接改變人類的建築歷史。

在眼下的東方建築思維當中,人們更加傾向於用木頭和磚坯建造民用建築,石頭僅用於路、橋、城池等公用建築,儘管建造出來的建築十分美觀,質量也很好,可是一方面造價昂貴,另一方面就是防水防火效能差。

而水泥的出現,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使得建築本身具備更加出色的防禦效果,建築的生命力得到了延伸,特別是用它來構建稜堡,其防禦效果會進一步得到大幅提升。

坐在一旁的湯若望臉上若有所思,好奇道:“殿下,您說的是羅馬水泥嗎?”

林敬當然明白什麼是羅馬水泥,他搖了搖頭,道:“這種新式水泥的靈感的確來自於羅馬水泥,但是我們需要在配比和原材料上進行改動,在製備工藝上也要進行改動。”

所謂的羅馬水泥,的確是最早的水泥產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當時的古羅馬人會使用火山灰、石灰混合物加水,幫助砌房用的石塊粘合,變得更加穩固,但當時並未作為建築材料大量使用。

原因很簡單,古羅馬的‘水泥"和近現代出現的‘水泥"在化學意義和技術層面上並不是一個東西,水泥本質上屬於組成混凝土的凝結物,它在加上水以後可以變成硬疙瘩並且把砂石牢靠的粘結在一起,從而得到混凝土這種最終的產物。

而在這個凝合的過程中,石灰則是關鍵,像

(首發更新m.)

天然石灰岩放進土窯裡高溫烘烤,出來的就是生石灰,加上水就能變成熟石灰,如果再加上黏土,放進土窯裡高溫烘烤,出來的便是水泥,也就是碳酸鈣和二氧化矽的產物矽酸鈣。

水泥之所以加水之後變成硬疙瘩,之所以能把砂子、碎石、鋼筋可靠的粘結在一起,就是因為水化矽酸鈣提供了所需的強度。可是在燒製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種叫做氫氧化鈣的產物,它實際上是個豬隊友,對強度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由於它先天骨質疏鬆,容易導致混凝土漏水、滲透、開裂等等,因此反而是一種阻力。

現代水泥同羅馬水泥的分歧就在於這個地方,因為羅馬水泥透過火山灰加生石灰組成,當中就含有大量的氫氧化鈣,而現代水泥則是透過燒製的方式將氫氧化鈣進行了去除。

想要實現這一步,便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通常來說想要實現燒製黏土和石灰,需要將溫度保持在一度到一千六百度左右,而且需要維持這個溫度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再考慮到水泥的產量之龐大,這個過程消耗的能源極為驚人,自然不可能是古羅馬能夠實現的。

實際上,一直到十八世紀晚期的時候,英國人便開始不斷地透過實踐和反覆實驗來改進配方,特別是十九世紀早期英國人約瑟夫·阿斯譜丁發現將三成石灰岩與一成粘土的混合物在爐裡燒製成粉末,製成的這種水泥在強度係數和抗腐蝕方面具備非常出色的意義。

而這種水泥便是現代水泥的開篇——矽鹽酸水泥,又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在水泥史上擁有劃時代意義。

等到林敬用自己的話將水泥的製備方式說了一遍後,湯若望和宋應星便不免有些發矇,他們一來既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

黎明之卿

國士無雙

驍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