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9章 議和可行乎?,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清宮裡,燭火通明。

崇禎在燭火明暗交界之處來回走動著,臉上浮現出些許興奮神色。

“新式火銃…..不,崇禎十五式火銃現在一個月能量產多少杆?”

“啟稟父皇,根據目前安民廠的回奏,眼下一個月大概有一千杆左右的產量,後續人手物資備齊之後,或許能再多一些…”

“好好好,這樣朕也能放心下來,不過你打算這些火銃該怎麼用?”

崇禎說完話以後,眼神中微微有些飄忽不定,似乎意有所指。

一旁的兵部尚書陳新甲連忙道:“若是這些火銃能夠裝備到前線,或許能夠挽救當前危局,至少守住開封的可能性也會更大一些…”

“不可。”

朱慈熄斷然表示了拒絕,他面向露出疑惑神色的崇禎皇帝,道:“父皇,這些新式武器威力雖然不俗,可是必須搭配新式作戰方式,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眼下如果只是發給前線士卒,並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還有可能會流失出去,使得闖逆和東虜有機可趁。”

崇禎原本還有些猶豫,可是在聽說新式武器有可能會流失出去,當即便改變了主意。

“皇兒說得對,此等神兵利器,決不可為敵所得,不過你想好了怎麼用沒有?”

林敬自然早就想好了安排,他恭聲道:“兒臣以為,眼下所有的崇禎十五式火槍都可以先給親軍營,訓練新式戰法,等到將來取得一定的經驗後,就可以往羽衛軍普及,至於將來擴大產量後,可以逐步對剩下的軍隊進行改編。”

陳新甲頓時有些失望,不過他知道太子所說才是正理,當下也不再反駁,退到了一旁。

經過了這件事以後,崇禎的心情也稍微好轉了一些,便將桌前的奏章遞給了林敬,輕聲嘆氣道:“你先看看吧。”

林敬原本心中就很好奇,連忙接過了奏章,定睛一看果然是同東虜的議和奏疏。

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林敬仔仔細細將奏摺看了一遍,這才明白了為何崇禎會出現這種複雜的心理。

其實在這封議和奏疏當中,主要內容有六項。

一、如遇兩國有婚喪大事,須互相遣使慶弔。

二、明朝每年送清國黃金萬兩、銀百萬兩,清國送明人參千斤、貂皮千張。

三、清之叛人(滿洲、蒙古、漢人)逃入明境者,須捕送於清。明之叛人,逃入清境者,須捕送於明。

四、劃定國界,以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為明朝國界,以塔山為清國界。以連山為適中地點,進行互市貿易

五、自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沿海至黃城島以西為明界,以東為清界,互相越境

妄行者,察出處死。

六、明清雙方的尊卑關係,清方並不計較。

嚴格來說,光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這封議和奏疏的要求並不過分,拿第一款來說,“吉凶大事,交相慶弔”﹐只是尋常的外交禮節,跟宋金議和就是兩回事,而第二款說起來雖然金銀比較高,但是雙方好歹也算是有來有還,後面不是不可以再談。

至於敲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雖然在疆界的劃分上,明廷將寧遠以北很多還沒有失守的地方割讓給了清廷,可至少為自己爭取到了喘息的機會。

林敬明白崇禎皇帝是有意想要同意的,但問題並不在於條約是否嚴苛,而是主要因為明廷內部的問題,使得他目前並不敢貿然同意。

原因也很簡單,明廷並不存在真正的對外平等交流意識,在明廷官員們看來,他們代表的是堂堂正正天朝上國,而滿洲只不過是‘屬夷’罷了,大明同東虜的戰爭只不過是一場平叛之戰而已。

正是因為這種意識的存在,崇禎並不敢貿然將滿洲提升為能夠面對面談判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

黎明之卿

國士無雙

驍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