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6章 廢黜遼餉,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林敬的建議,眼下朝廷裡面不少具備有識之士的大臣們都是非常贊同的,比如內閣大學士吳姓,再比如兵部尚書陳新甲,他們都認為大明的戰略需要得到調整,對東虜應該緩和態度。
可是這二人也都知道,像這個提議在朝堂上是很難透過的,原因就在於清流裡面,‘議和’這兩個字就是大逆不道的,在他們看來這無異於通敵。
清流官員們一直都堅定不移地認為一點,那就是流寇要剿滅,東虜也要蕩平,如果前線明軍們做不到,完全是因為他們無能,而讓這幫子嘴炮黨去上,則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張若麒的下場。
崇禎臉色有些複雜,道:“皇兒以為,若是放棄了關外,我大明的局勢便可好轉嗎?”
“沒錯。”
林敬站出來,道:“我大明局勢之所以一日差過一日,表面原因是戰場上的失利,實際上卻是因為財政政策上出現了問題......若是一日不解決財政問題,則大明危局便一日難以解決。縱使眼下有‘三餉’,可終究是飲鴆止渴之策。”
“飲鴆止渴?”
崇禎皇帝冷哼了一聲,“你莫非以為三餉不應該開徵嗎?”
聽到林敬和崇禎之間的對話,內閣大臣們卻是面面相覷,臉上都露出一絲苦笑,實際上對於朝廷諸公而言,他們對於大明國庫的情況自然是非常熟悉,可是在這些人看來,眼下的局面很難解決。
畢竟一旦沒有錢,想要開源就只能加稅,可是想要節流,在面臨日益增大的戰爭壓力面前,根本沒有節流的空間,崇禎縱使將個人的喜好降到了最低,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而在加稅的過程中,三餉無疑是額度最大的一種,它的名目有三,分別是遼餉、剿餉和練餉。
其中遼餉,自然是因為明廷在關外要同後金作戰的緣故,故徵遼餉以充軍費。後來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為籌集軍費平定起義,又加派賦稅,是為剿餉。繼而為應付清軍南侵,明政府又訓練邊兵,於是又加派練餉。
為了能夠讓大明這架龐大的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三餉每年開徵的額度多達兩千萬兩左右,遠遠超過的正稅的額度,而這筆錢基本上全部加到了地畝銀上面,成為了逼迫農民破產加入義軍的最大因素。
“父皇,兒臣以為眼下若能放棄遼東,便可正式廢黜遼餉,少了每年遼東七百萬兩軍費開支,百姓們也能稍微安定一些,我大明也能支援得住。”
林敬並沒有一步到位徹底要求廢黜三餉,而是先建議廢黜遼餉,很顯然這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不過即便如此,也使得崇禎的眉頭深深皺起,而群臣們則更是表示反對。
“太子殿下,眼下遼餉每年可徵收九百萬兩,可不光是供應遼東軍事,還是養活全國其他兵馬的重要收入項,若是砍掉了遼餉,只怕我大明朝怕是國將不國。”
剛剛還支援他的大學士吳姓很快便站出來反對,而其餘人也紛紛表示了認同。
在他們看來,太子為了邀名,簡直就是瘋了。
實際上,崇禎的臉色也有些發黑,他下意識也認為這是太子的邀名之舉,只是他決定給太子一個認錯的機會,道:“廢黜遼餉,接下來靠什麼做軍費?”
林敬輕聲道:“陛下,眼下我大明雖然能徵收九百萬兩銀子的遼餉,可是無形中也將更多的人推到了流寇的手裡,他們便擁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兵源,就像那些個逆匪們,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屢屢被我大軍打垮,可是屢屢又能重新拉出一支兵馬,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
可是對於這個理由,無論是崇禎還是群臣們都不會認同,就連兵部尚書陳新甲也出來否定,“若是立刻廢黜遼餉,只怕眼前的局就支撐不下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