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4章 造槍的難點,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這個問題上,由於湯若望的身份緣故,對於明軍的火器情形頗為了解,甚至可以稱之為大明目前首屈一指的火器專家,他自然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啟稟殿下,眼下明軍當中的火器種類眾多,有炮、車炮、銃、箭、器械、噴筒、牌、球滾、雜器等等,數十種火器五花八門,可是大多都不堪用,沒有實戰價值,再加上製造火器的質量十分低劣,因此眼下明軍火器不行。”

儘管湯若望是一個浸潤東方文化多年的傳教士,對東方的這一套非常熟絡,可是他在林敬面前卻並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十分誠懇地告訴了林敬一個現實,那就是明軍眼下的火器基本上都是垃圾。

林敬在之前巡視京營的時候,就已經見識過了這個時代的神機營,可以說真實的情況猶有過之,京營目前所使用的火器太過於繁雜,光是火銃就分為好幾種,有鳥銃、斑鳩銃、三眼銃、神銃等等好幾種,型號不一也就算了,就連這些同型號的火銃也是有優有劣,其中大部分的來源都異常複雜。

在明朝早期,火器生產一直都是由火器局負責,嚴令禁止地方生產火器,不過後來隨著火器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在軍隊中配備率的逐漸提升,朝廷開始鬆弛了部分火器生產的禁令,特別是在崇禎年間,內憂外患逼近之下,地方生產火器並不再是少數情況,而是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正是因為存在這麼多不同的來源,再加上沒有標準化技術的限制,使得明廷內生產的火器都各有不同,即便型號相同,可是實際上使用起來卻是天差地別,有的能夠正常使用,有的打幾槍就炸膛,長期以往使得士兵們在使用火器時,常常會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拿到的那把火槍會不會炸膛。

在這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神機營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戰鬥力一說,大傢伙處於對火器的畏懼心理,平日裡在裝填火藥的時候,都會故意減低一半的裝藥量,這樣固然不會出現炸膛,可是發射出去的彈丸威力卻小到不能再小,幾乎一飛出去就變得軟綿綿的。

林敬微微皺起了眉頭,他知道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那就是實行生產流水線,標準化作業生產,每一部分都由專人負責,並且引入品控環節,基本上就可以保持一個大概的合格率——可問題是,知道很容易,想要實現這個生產線卻很困難。

不過林敬對於在座的幾個人都很有信心,當下便將這個法子跟眾人詳細地說了一遍,然後才嘆氣道:“之前之所以出現規格不一的現象,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是單獨負責自己的火器,並沒有什麼合作的想法,這樣每個人打製一杆槍,自然也就標準不一,且生產量非常低。”

三人聽到現在頓時眼前一亮,特別是湯若望和宋應星,他們都很敏感地察覺了這款裡面蘊含的巨大潛力,當下湯若望便開口詢問道:“殿下,你真是一個天才,就是我很好奇,如何才能保證他們這個流水線能夠持續順利地運轉下去呢?特別是在有些環節十分困難的情況下!”

林敬微微一笑,很顯然湯若望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流水線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極端,優點在於它能夠持續流動下去,加快生產效率,可是缺點也在於一旦在中間某個環節斷掉,那麼影響到的就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而是所有人。

“你是說槍管對嗎?”

“是的,殿下。”

湯若望毫不猶豫地說道,“眼下製造一支火槍的環節一共有三十四個,而光是槍管就有二十三個,可以說槍管才是制約我們生產火槍速度的真正原因。”

的確,在這個時代裡,生產一支火槍的難度係數非常大,整個過程所耗費的人工和費用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過程也是相當的繁瑣。

“銃一杆用鐵二十斤,用銀二錢;炭一百七十斤,用銀五錢一分;煉胚打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

黎明之卿

國士無雙

驍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