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東有大洋,山河英雄志,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數百騎精騎迤邐在津門與范陽之間的平野上。

呼蘭人大舉入侵的訊息傳開,居住在平野上的民眾要麼避入城中,要麼躲入深山,雖然說呼蘭人離此地尚有數百里之遙,但是呼蘭人的遊騎侵掠如風,晝夜之間可遠襲三百里,除了那些看起來高聳入雲端的城牆與山峰,在別處實尋不著安全的感覺。

春下冰土消融,膏腴平野之上,青草離離,昔時良田,盡數荒廢,蔡暉看了,唏噓不已。前兩年北地大旱,幽冀依賴江寧的漕糧,並無大變,時下旱情緩解,卻受兵燹,幽冀前往各地的通道,除了海路,都讓呼蘭人封堵住了,幽冀數百萬民在以後數年或許數十年的時間裡都要接受異族人的統治。

源出太行西麓絕嶺的淶水,春後水勢甚大,奔騰咆哮,湯湯東逝。相距騎隊不遠的淶水之上,緩行著一列迤邐數里的龐大船隊。數十艘體形巨大的戰艦形成船隊的前面,甲板上站滿戟甲鮮明的軍士。戰艦上三千水營將士大多是長河幫的幫眾,君家暗附江寧已是二年前的事情,長河幫的幫眾也當自己是江寧之人。徐汝愚此去范陽,水營有接應之責,方肅便遣出這支忠誠與戰力都相當可靠的水營,以免橫生枝節。

雍揚的海船一起讓彭慕秋帶到津門,數量依舊有限,其中百艘用作水營戰艘,餘下的裝載總量不過二十萬石。徐汝愚率眾前往范陽,方肅與趙景雲則忙著將津門的物資與人員運往烏湖島。烏湖島離津門尚有八百里之遙,往返一千六百里,船行海上不遇風暴,也要八九天的工夫。津門除了必要的防衛艦隻,海船一律徵用往返於津門與烏湖之間。

戰艦編隊之後,兩百餘艘漕船都是臨時徵集的。淶水之上的漕船,船形相比江水之上的漕船,要小得多,裝載量多為四百石、二百石、一百五十石不等,便是以四百石計,以二十五艘漕船為一綱,總裝載量不過一萬石,而津門至雍揚海路遙運,這樣的船隻行在海上耐不住這麼長時間的風浪,多半行到中途便會解體。

蔡暉暗自思量:從范陽至津門走陸路需兩曰,這兩曰期間,呼蘭鐵騎隨時都有可能奔襲而來,但是僅憑這些漕船,最後能從水路撤往津門的也不過兩萬餘人。心裡不解徐汝愚為何不將船隻都調往范陽,呼蘭人沒有水營,春後淶水大漲,兩岸遼闊,寬達數百步,船行淶水之上,自然不虞呼蘭鐵騎奔襲。只要將范陽一干人等撤往津門,爾後據守津門,再考慮從津門撤離之事。

徐汝愚心中未嘗不想如此,淶水出津門入海,尚有三十里之遙,那一段水面,最窄處也有三百步,船行水上,不畏兩岸的弓矢,呼蘭人即使有拋石弩,威脅也不算大,但是淶水從津門往下,水面開闊,流速變緩,河泥淤積,使得那裡的河道都較淺。若是扒開堤岸,將春後大漲的淶水引入別的水道,或從平野另闢水道,原來的故道就會變得更淺,呼蘭只要鑿沉大船,就能將淶水水道封死。

褚師澤博古通今,徐汝愚心裡不敢存有輕視,若是太過貪心,保不定會讓呼蘭人困在津門城而不得脫身。

此番便是勸服北靜郡王撤往江寧,除了少量精銳戰力之外,隨行之人多為范陽的高門大族,徐汝愚未必願意將這些整曰只知吸食民脂民膏的高門子弟一同接往江寧。

呼蘭遊騎遍佈范陽平野,徐汝愚等人行了一路,已然遭遇十數撥,皆三五成群,帶著七八戰馬,散在平野之中,斥候軍情。

尉潦初時還遣人追擊,然而呼蘭遊騎俱是一人兩騎,見有人來追擊,疾馳遠遁,換乘兩匹馬,節約馬力,二十里之內能保持極高的騎速而不稍減。追擊之人,初時數里還能尾追而行,行至十里開外,座下駿馬力竭,便緩了下來。此時追擊的人若少了,呼蘭人便集合幾撥遊騎回頭過來反擊。此時派出追擊的人馬不得已掉轉馬頭往回逃,呼蘭遊騎卻緊咬不放,常追到離徐汝愚所在的本隊視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認自己國籍的少女

滬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