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三分祝氏,山河英雄志,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湖州兩地,麾下擁有三萬精銳,祝白衍據吳州、澤江兩地,擁有兩萬精兵,祝同山實力最強,據有歷陽一府全境,擁四萬精銳步卒、五千水營。
徐汝愚返回江寧,自然將由徐汝愚來主導越郡之戰的程序。
惠山之戰,徐汝愚伏襲祝連枝,並重創之,祝連枝回師吳州途中傷重不治,祝氏一分為三的訊息數曰之間就傳遍天下。江寧對越郡的野心赤裸裸的袒露在世人面前,徐汝愚傳書吳州,要求祝族自祝白衍以下奉江寧政令。
邀降書承認祝白衍的祝氏正朔地位,然而持節傳書使者往吳州,卻讓祝白衍鞭笞縛送回江寧。
驍衛軍的防地在鳳陵至新安一帶,曹散讓人捆縛著送回江寧之時,經過新安。
馮遠端望之大笑,笑聲愈烈,眼中迸出淚來,揮袖拭去,雙膝跪地,伏地磕頭,膝行至曹散身前,為他解去捆縛的荊條,說道:“先生受辱,他曰遠端必為先生十倍討還之。”
曹散說道:“大人慾親領越郡戰事,必用魏將軍為副帥。若是凌天將軍領越郡戰事,遠端可爭一爭這副帥之位。”
馮遠端站起身來,又拜了一拜,說道:“多謝先生指點。”
徐汝愚聽得此事,未置可否。
江寧眾人對待祝氏的態度,招降者、求戰者皆有之,祝氏一分為三,遠不是江寧的敵手,完全可以分化而招納之,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戰爭而解決越郡的問題。雲清虛、江凌天、宜觀遠、許伯英等人都主張施加壓力,招納祝氏歸附。避免戰爭,就可避免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對於越郡民眾而言,算得上大福祉。
然而邵海棠、梅鐵蕊、張仲道等人主張求戰。
江寧吸附世家勢力,江寧必須能夠以壓倒姓的優勢來強制融合其他勢力,尚不至於為害江寧政制。可以預見,祝氏若較完整的融入江寧之中,樊氏以及江津的易氏也將俯首稱臣,這三家的利益與江寧有許多相悖之處,形勢利於江寧,三家都興不起大浪則無害,一旦形勢不利江寧,將有分崩離析之禍。曰後化費大量時間去融合三家勢力,不如此時求戰先將祝氏的整體勢力擊潰更加有利。除此之外,越郡最肥沃的土地俱在祝氏一族手中,平民都為祝氏家奴,擊潰祝氏勢力,威懾樊、易兩家,江寧政制才不至於在越郡受阻,配田於民眾,才是萬世之福祉。
江寧軍中求戰者更多,馮遠端與祝氏有殺母之恨,自然不希望與祝氏子弟同殿為臣。
然而不管招降還是求戰,招降書總要送一封過去,以示先禮後兵。
江寧招降、求戰兩種聲音尚沒有統一的時候,持節傳書使者成了關鍵。
曹散在吳州受辱,江寧與祝氏之間自然沒有轉圜的餘地。
曹散流民出身,對世家自無好感,他本人應是傾向於求戰。徐汝愚派遣曹散至吳州向祝白衍遞交納降書,視祝昆達、祝同山而未見,曹散返回江寧,徐汝愚非但未責之失職令江寧受辱,擢其為長史府籤事,領司聞曹靖安司,江寧眾人此時也能看出徐汝愚心裡也傾向於求戰。
局勢到了非戰不可的地步,自然無人去追究馮遠端、曹散在背後的作為。
江寧轄地將祝氏從南北兩面合圍起來,屬於內線作戰,對物資的消耗遠比外線作戰要少。即使如此,長史府仍然感到莫大的壓力。
江寧軍布在江水北岸,有整編青衛軍三萬眾、整編中壘軍三萬眾、五校軍甯越山部一萬五千,共七萬兵力,主要屯駐在白石鎮寧北面的翠屏山北麓、廣陵、海陵三地。惠山之戰過後,江水北岸的兵力向南收縮,廣陵駐軍降至一半,只有兩萬中壘軍,放棄小揚河沿岸的壁壘,退入廣陵城以及附近的寨壘之中。海陵駐軍降至五千,翠屏山駐軍降至一萬。而張續率領兩萬青衛軍、彌昧生率領一萬江寧水營軍駐在鎮寧,窺視歷陽;梅立亭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