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第三十二章 一切為了甲午,變天,斷刃天涯,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辦,沈從雲讓人叫來歐陽全,由他了監督負責這一事情。沈從雲則找溜回上海,找鄭觀應商談具體的該如何遷移軍工廠的事情。
鄭觀應在遷移廠房的事情上,表現出強烈的反對態度。首先指出上海有滬局在前,遷移越南的軍工廠有重複建設之嫌,其次從保密角度來說,在越南明顯要比在國內更方便保密。,再者,越南有銅而江蘇沒有,從生產成本上來考慮,當然之在越南辦廠更合算。
沈從雲是從日後甲午戰爭這一角度來考慮問題的,一旦開戰要從越南運軍火到國內,這是相當麻煩的事情。可這個理由又不好跟鄭觀應去說,考慮到資金緊張以及裝置淘汰的問題,沈從雲只好放棄遷移的計劃,只是電令在越南的詹天佑,集中一切力量,必須在兩年以內,生產出足夠的軍火來,要能支援十萬大軍打一年仗的軍火儲備。沒能說動鄭觀應搬遷軍工廠,沈從雲只好提出多蓋倉庫,在國內囤積軍火。這一點鄭觀應沒有再唱反調。
(注:呵呵,關於遷移軍工廠的事情,確實欠考慮了,大家提醒的及時,改之。)
增練新軍,囤積軍火,為軍隊的醫療保障開辦醫學院,沈從雲一切都為了甲午。
就在沈從雲厲兵秣馬的同時,日本為侵略和中國開戰的開戰準備,也到了最後的時刻。
1882年朝鮮的“壬午兵變”後,日本參謀本部就已經開始制定對中國作戰的方案,舉全國之力,加快了對中國作戰的軍事準備的腳步。1890年,日本的軍費開支,佔國家預算的30%,1892年,劇增至41%。
19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陸軍平時的編制為三萬一千餘人,戰時編制為四萬六千餘人。海軍只有十七艘艦船(大部分為木製),總排水量為一萬三千八百頓。經大力擴充,至甲午開戰之前,日本按新的戰時編制進行動員,陸軍為七個師團(含近衛軍師團),加上屯田兵團和對馬警備隊等,總兵力可達22萬餘人。海軍經過擴充,擁有軍艦三十一艘,魚雷艇二十四隻,加上死艘代用軍艦(武裝商船),總噸位達到七萬兩千六百餘噸
改制後的日本軍團便成為:兩個步兵旅團(每旅團兩個步兵連隊聯隊,每聯隊三個大隊,每大隊轄四個中隊)、一個騎兵大隊(轄三個中隊)、一個炮兵聯隊(轄兩個野炮大隊,一個山炮大隊,每大隊轄兩個中隊)、一個工兵大隊(轄兩個中隊)、一個輜重兵大隊(轄兩個中隊)。七個師團總計將佐一下十二萬三千餘人、馬三萬八千餘匹、野炮一百六十八門,山炮七十二門。
軍械方面,1880年陸軍中佐對“施捏德”、“李.恩飛”等後膛槍進行了改進,製成“村田十三年式”單發步槍,後又改進為“村田十八年式”,1889年,隨著無煙火藥的出現,“村田二十二年式”連發槍誕生。由於國力問題,日本到甲午戰爭爆發,也只有近衛師團和第四師團裝備了連發槍,其他部隊裝備的還都是單發步槍。
日本海軍為了對付定遠、鎮遠兩艦厚厚的裝甲,強行在“松島”、“嚴島”“橋立”三艘噸位在四千二百噸的戰艦上裝備了320毫米口徑的主炮,創造了世界海軍史上的“奇蹟”,日後的黃海大戰中,“三景艦”的主炮根本就是擺設,也算是海軍史上的一大笑話了,當然日本人兵不這麼認為。
1893年,由於翁同龢的阻撓,李鴻章在和日本爭奪新式的英國產的新式巡洋艦中失敗,日本增加了以“吉野”為代表的新式戰艦,可以說由於中國的內耗,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之間的實力對比此消彼長,雙方基本處在同一實力水平線上。日本海軍勝在裝備了速射炮的新式快速戰艦多,北洋水師則勝在士兵素質和定遠、鎮遠兩艦厚不可破的裝甲,和令人恐怖的305毫米主炮。(注:一直有人認為,當時日本海軍計程車兵素質強於北洋水師,個人綜合了一些歷史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