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8節,我的盜墓生涯,道門老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奸的故事,只是沒有想到今天晚上碰到的娘娘竟然就是狼與狽。
“狼本就是古代生物進化過程中,進化最完美的三種食肉動物之一,在地球生物進化的五百萬年中,很多實力高強的動物都已經滅絕,可偏偏卻只有狼生存下來。因為什麼?正因為它們狡猾,善於團體協作。”賴子一面同張萌與眼前的狼狽對峙著,一面為張萌解釋著:“狼是食肉動物,又是以家庭為核心進行捕殺的,即便是現在,能夠對它們造成實質威脅的也只有人類和獅虎。”
“知道它們不好對付,只是沒想到這兩隻遠比以前遇見過的狼要厲害許多。”張萌咬牙暗恨道。
“狼狽本來就都是狼中的極品,你看這黑皮巨狼,它這體型,兇猛程度,典型的狼王一類的角色。”賴子指著那黑皮巨狼。
“既然是狼王,為什麼會與一隻殘廢的狽為伍?”張萌又問道:“還有,這狽也算是狼?”
聽張萌這麼一問,賴子又指了指那黃皮狽說道:“通常來說,狽在民間傳說中是一種近乎犬類的野獸,前腿短小,與狼親近。”
“沒人見過真正的狽嗎?”
“沒人見過。”賴子說道:“所以,在後來人看,所謂的狽也可能就是狼群之中腿腳殘疾的狼。最早出現“狽”的記載是出自《酉陽雜俎·廣動植》,但儘管如此,也一直沒有人成功活捉過狽,坊間有人根據其外表猜測它是灌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引《食物本草》中也談到狽: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康熙字典》中狽的解釋是: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離則顛。可見康熙字典裡認為,狽是一種殘疾狼。”
“哦。”張萌點頭道。
“其實在新中國初期後,全國人民響應開拓北大荒的時候,一次東北地區獵狼行動而捉過一隻狽,後來發現,那只是一隻被捕獸夾夾斷前腿,懷孕期的母狼。”賴子說道。
“所以兩種解釋比較合理,第一,狽並非傳說中的獸,自然界裡有狽;第二,狽就是狼生下的畸形後代,一條腿或兩條腿發育不全,走起路來要趴在健全的狼身上。狼一離開,就要跌倒。”賴子繼續說道:“不過不管是哪種,這種畸形的狼竟然能夠在弱肉強食的狼群中活下來,可想而知,這東西到底有多麼狡猾?”
“是夠狡猾的。”張萌想起北上的傷口,就是一陣心有餘悸,“難怪!我開始還沒瞧得起這黃皮狽,卻不想這黃陂狽才是真正凶惡的東西。”
“能夠與狼王為伍,自然不簡單。”賴子嘖嘖道:“它們能夠結伴禍害一方,可見,這狽要多狡猾有多狡猾。”
“那我倒要看看,這黃皮狽憑什麼指揮這狼王?”張萌側回頭冷哼,又狐疑道:“不過,我倒是不太明白,為什麼這兩個畜生會被那些小道士誤認為西王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