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採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滿樹杏花遲開千年,公子世無雙,張採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來:“夫唯不爭,然天下莫能與之爭。”
鍾小庚楞了一瞬,而後像是看透了什麼一樣,看著空空小高僧笑道:“果然是你。”而後顯然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微微一招手,被老和尚放在樹杈上的那捲畫軸徑直飛進他寬大衣袖之中,“本以為這幅畫鷹潭山是用不到的。有了此物,鍾小庚也可以為陳無雙做一座靠山,說到底,佛道兩家還是要爭。”
老和尚淡然搖頭,“老僧已經辭去國師之位。”
道家祖庭掌教有讓和尚不戰而勝的心懷,白馬禪寺住持就有讓道士唾手可得的胸襟。
鍾小庚沉默良久,仍是坐在原地朝三清觀正殿裡一招手,小和尚好奇看向院子裡,就聽見一陣轟隆轟隆的響聲,不像是打雷,而像是有人在屋子裡挪動一塊巨大石頭摩擦地面發出來的動靜,但從沒進過任何一所道觀的空相神僧很清楚,那間正殿裡只有三尊青石雕刻而成的神像。
不多時,聲響戛然而止,然後就有一個用紫色綢緞包著的四方盒子,平平飛到三人面前的桌上,小和尚捏著桑葚的手都忘了往唇邊遞,讓他驚異的不是鍾小庚這一手隔空取物的本事,修成二境的修士都能做到,鍾小庚無非更瀟灑如意一些,沒什麼稀奇。
盒子不大,約莫有一尺長、六寸寬,外面包著的紫色綢緞分明跟鍾小庚身上的華貴道袍是同一種料子,小和尚目不轉睛盯著這位掌教緩緩解開綢緞的手,恍惚中好像聽見盒子裡有一聲歡欣雀躍的呼喊,可凝神側耳仔細去聽卻又什麼都聽不見。
“南無我佛。”
老和尚唸了聲佛號,緩緩站起身來低頭雙掌合十,神情肅穆莊重,空空卻好像痴了一般,看著紫色綢緞解開之後露出來的木盒怔怔出神,淡淡木香味隨即散出來,是防蟲咬蟻蛀的香樟木,這種木材稱不上名貴,尋常百姓家裡會用來打衣櫃,小和尚認得是香樟木,卻莫名其妙就覺得天底下再沒有東西比盒子裡放著的物件更讓他心起波瀾,是一種患得患失的忐忑。
鍾小庚右手摩挲著盒子,感慨道:“這些東西壓在老君神像下太久了,當年那位了不起的神僧說總有一天他會親自來拿走,這一等啊,就是一千三百六十多年,從石盒換成玉匣又換成木盒,鷹潭山多少任掌教都被它壓得夜不能寐,好在還是等來了這一天,是貧道有幸。”
頓了一頓,沒有在小和尚望眼欲穿的目光中開啟盒子,反而推到了小和尚面前。
盒子上只有一扣能照出人影來的黃銅合頁,沒上鎖,空空高僧不由自主就想伸手開啟,剛一觸及到香樟木盒,心裡突然就覺得無比沉靜,抬頭以徵詢目光看向住持師兄,見老和尚笑著點頭,才深深吸了一口氣,撥動合頁掀開蓋子,映入眼簾的先是一串晦暗無光的念珠,下面則是摞著厚薄幾本紙張完全變黃的經書。
那串念珠有十三顆櫻桃大小的珠子串聯而成,呈毫無光澤的晦澀黑紫色,小和尚見到念珠的一瞬間,耳邊就好像聽見有一個低沉而醇厚的聲音誦經,自小就在白馬禪寺長大的他,即便沒有把佛家經文都背下來,平日裡耳濡目染下也都有挺深印象,聽人誦讀幾句就知道是哪一部經文,可耳邊聽到的每個字都是梵文,大乘佛教裡梵語經文不少,能確定聽見的不屬於他所知的任意一部。
“這串念珠本有十四顆,當年損毀一顆,餘者十三。蒙塵千載,若不是有下面那六冊菩薩手書的經文溫養,恐怕早就化作塵埃。”老和尚朝盒子鄭重躬身一禮,笑著考教道:“小師弟,可知念珠為何該是十四顆?”
小和尚臉上的神情是明悟之後的從容淡定,雙眼似閉非閉,和聲道:“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裡有云,三賢十聖有十三忍,另加正覺忍則為十四忍。即住、行、迴向、歡喜、離垢、發光、焰慧、難勝、現前、遠行、不動、善慧、法雲、正覺忍。師兄,這是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