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意。“非是如何?”
“他在信裡說,他一切安好,還立了功,叫我不要掛念。這幾年發生了許多,等下次見面時他再一一告訴我。”元光耀回答,語氣裡一半是驕傲一半是擔憂:“雖說立功不錯,但只要非是一切平安,我也就放心了。”
顧東隅點頭贊同。他這老友向來不是不知足的人;如今,雖然家人天各一方,但能知道大家身體都還健康,也是一種安慰。“那實在該恭喜你。都說軍中前幾年是最艱難的,非是挺了過去,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
“先謝你吉言。”元光耀笑起來,其中依舊掩雜著一抹憂慮。
不用說出口,顧東隅就知道元光耀在擔心什麼。從蕭欥出現之後,暗藏的憂慮就沒從元光耀臉上下去過。“非是……沒有提到七殿下麼?”
元光耀搖頭。“都這樣了,說與不說,都沒有太大意義。”蕭欥給元非是帶信,已經說明了一切,哪裡還需要浪費墨水!
“倒也是這個理兒。”顧東隅下意識地捋了捋鬍子。“七殿下這次來,說是巡視邊防,然而你我都明白,他為的不可能是這個。”
這正戳中元光耀的心坎。“是。”他點頭,“長安肯定出了些變動,但我們不知道。”
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嶺南山高皇帝遠,訊息遲滯是自然的。另外,他們不敢說蕭欥來此就是為了他們倆,但蕭欥肯定存著拉攏人的心。
“不應也就罷了,如若應許七殿下,七殿下很可能會找辦法將咱們召回長安去。遠在嶺南,於大局無益。”顧東隅明智道。他這話完全沒有感情成分,只是就事論事,試圖把所有好處壞處都分析出來。“你覺得呢?”
這事,元光耀又怎麼不知?“我又何嘗不想回長安?”他不由仰天長嘆。一家團聚,他們多久都沒有過了?“但應了七殿下,即便回了長安,日子也不會太平。”
這話說得一點沒錯。當今皇帝已經立了太子;如果蕭欥對龍椅有所垂涎——這基本是必然的,否則蕭欥就不會出現在嶺南——那麼,他們就肯定會和太子黨槓上,拼關係拼能力拼心機的事兒少不了。
客觀地說,太子和德王是親兄弟,德王又常年不在長安,那德王在長安城裡的人際關係就明顯處於下風,絕大部分王親宗貴都會向著太子。
至於能力,德王打仗的能力顯然不一般,其他地方有待深究。太子呢,中規中矩,不好不壞的感覺。
最後再來說心機。到底是不是太子想要德王回長安,還不能百分百確定,所以長安的形勢不明。但他們至少能肯定,在動身到嶺南之前,德王就已經準備迎戰!
這麼分析一下,局勢錯綜複雜,實在很難拿主意。
元光耀頗有些頭疼。因為他不僅僅要考慮大兒子在軍中的前途以及女兒、小兒子的成長環境,還得考慮夫人蕭菡以及她存在感極強的父親兄弟。
為了兒女妻子,當然是回長安更好;但加上丈人吳王和大舅子蕭芳蕭芸手裡的兵權,就很難說了。
“這事兒實在是難。”元光耀蹙緊了眉。“莫不是我清閒日子過得太多,已經忘記長安就該是這樣的?”但他沒發現,他下意識地把老夫人和二三房剔除考慮,選擇難度已經降了不少。
“想必七殿下也不急在一時。”顧東隅寬慰道。“看七殿下的模樣,肯定不想要一個倉促的答案。你好好想想再回復七殿下,完全來得及。”
元光耀此時滿腹心事,不然肯定能聽出顧東隅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你說得不錯,我回去再權衡一二。”說完,他便起身告辭,下山回別院——開玩笑,這時候他還有心情去州學上課嗎?
顧東隅目送他離開。他們都是因為朋黨傾軋而被貶嶺南,對站派多少有些心理陰影。況且,元光耀有老婆孩子要看顧,想的自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