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職務是監軍,元光耀也只能拿明面上的理由去問——

不然,難道讓他直接問蕭欥長安是不是出事了嗎?畢竟,如果沒有皇帝病重、又或者兵力調動這樣的強大理由,蕭欥幹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下嶺南的道路出了名的難走,誰都不是沒事閒得慌!

蕭欥搖了搖頭。“若是有事,兩位一定先於我聽說了。我來嶺南,其實是打算看看西南邊防。”

元光耀和顧東隅面面相覷。嶺南西邊全是深山,居住著南詔之類;除非吐蕃挑撥,平時交流的時候都少,更別提打仗。而近些年,吐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它東面的白蘭羌上。南邊再過去則是寮國,真正的窮鄉僻壤,大盛的軍威就足以嚇得他們不能動彈。

這種邊防,到底有什麼好巡視的?一個兩個都用這種藉口?

蕭欥把兩人的疑惑都收進眼裡,卻不動聲色。“把這件事做完,我可能就要回長安去了。”

“啊?”這下元光耀和顧東隅都驚訝了。

按照慣例,大盛的皇子在成年——也就是二十歲——前住在太極宮,之後便分封到外地建府。蕭欥早就外出監軍,還差兩年成年,理論上應該就近分封涼府。

結果,卻在這節骨眼兒上讓蕭欥回長安?怕不是正常調動,而是有人就不想讓蕭欥分封涼府這個西北咽喉要地吧?就算是名義上的也不行,更別提蕭欥在涼府乃至大半邊防軍中幾乎一呼百應?

“可能回長安的意思是,陛下還沒正式頒佈詔令?”元光耀壓低聲音,試探性地問了一句。

蕭欥點頭。“但不管父親如何想,這都是早晚的事。若我回去之後,詔令還未下達,我便自動請回。”

元光耀和顧東隅再次面面相覷。到底是誰想要蕭欥回去,弄得蕭欥不得不回?

如果不是皇帝,就是諸王,或者……太子?

最可能的答案最危險,他們誰都沒吭聲。

對兩人諱莫如深的反應,蕭欥早有預料。京城的水本來就渾,皇家更是有過之無不及。五年前,他還有一絲天真;五年後,那天真已經被現實打磨成了狠厲。什麼兄弟友愛都是紙糊的假象,一戳就破;到底只有永恆的利益和自己最可靠!

“瞧我,光顧著說自己,正事還沒做。”蕭欥又微微一笑,恍若毫不在意。“元司馬,”他轉向元光耀,從袖中摸出一封信,“知道我要下嶺南來,令郎便託我帶了家書。”

“非是?”元光耀渾身一震,激動混合著憂慮的感覺立時湧上心頭——

激動是自然的。由於道路艱阻,自從被貶峰州,他就和大兒子斷了聯絡,望穿秋水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期待。至於憂慮,就是有關大兒子的近況了。

元非是在松府,蕭欥在涼府,相距足有千餘里。便是元光耀想破頭,也不可能想到,原本就不認識、根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會搭上線!

如果說蕭欥親自帶信只能說明他禮賢下士,那元非是知道蕭欥下嶺南這件事就很值得考究——

蕭欥下嶺南,這事肯定沒有經過皇帝的允許。就算有幾個人知道蕭欥的去向,那也肯定是蕭欥的心腹,或者是蕭欥絕對信任的人。

那麼,問題就來了:元非是什麼時候和蕭欥這麼熟了?

不管是激動還是憂慮,都太過洶湧;以至於接過信時,元光耀手都抖了。

顧東隅看著摯友,意識到蕭欥不僅是有備而來,而是志在必得!可憐天下父母心,就算元光耀再不想趟渾水,也會為子女重新考慮的!

蕭欥大概看出了顧東隅的想法。“一封平信,不過舉手之勞。若元司馬願請我喝茶,我跑這趟也就值得了。”

這時候,元光耀怎麼可能拒絕?當然只有滿口答應。“若殿下不嫌棄粗茶味淡,元某自當一盡地主之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居家賢妻

羲玥公子

退團後我成了極限運動員

三色橘貓

鬼滅之最強呼吸大師

塵雲風月

降雪無雙

勉強活著

痴纏白月光:寶寶,勇敢一點

庭錦一

[火影]烏鴉效應

隱世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