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絲魚肚白,輕淡的雲彩逐漸染上同樣淺淡的妃紅——
天亮了,今日必定是個好天氣。
☆、122第 122 章
一大早,不知情的大臣們依舊來上早朝。結果,無論東西南北,皇城門一扇都不開。除此之外,長安城東北通化門附近地區直接戒嚴了,誰都不許進出。
雖然負責控制局面的右驍衛和金吾衛士兵一句多的都不願說,但這種破天荒的大陣仗,再加上陸陸續續抬出來的屍體,就算是個傻的,也能猜出到底發生了什麼——
“還是出大事了……”
“今天有沒有人看見李相?”
“相府大門緊閉,不太正常吧?”
這種敏感的話題,誰都不敢多做議論、或者說得太明白。人聚集得多了,也不是個事。皇城中終於出來一個太監,告知眾人皇帝有恙、今日放假。
眾臣更加惶惶。看樣子像是太子謀反失敗,但皇帝為什麼會有恙?不會還是受傷了吧?
原本站在太子那派、又絲毫不知道夜裡動作的官員此時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好聽一點說,他們現在是群龍無首;難聽一點,他們不會因此事被牽連吧?不管是謀反還是大逆,罪名下來可是死得妥妥的啊!
然而,現在的皇城簡直是鐵板一塊。別說進太極殿,眾位中央官員連他們平日的辦公場所都只能望牆興嘆——
出了這檔子驚天動地的事,皇帝一定會派人徹查官衙府邸,把同黨一網打盡!
這麼一想,誰都覺得還是放假好,可以讓他們先回去自己清查一番。這時候和李家搭上一文錢關係都可能死,絕對要劃清界限!
顯而易見,這時候《盛律》中的一段話就成了眾臣回家必讀的東西——
“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歲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田宅並沒官,男夫年八十歲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者並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異。”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若有人犯了謀反、大逆這樣的重罪,不考慮知情、參與、首從犯之類的因素,只從血緣關係定罪——
近親要斬首,遠親要流放,財物要沒收!
一般情況,謀反是十惡之首,定義是謀危社稷;謀大逆在十惡中僅次於謀反,定義是謀毀宗廟、山陵和宮闕。
太子和李庭命人衝進皇宮、想要弒君,兩條都佔齊全了。李庭不用說,絕無好下場;只不過太子是皇帝親兒子,這律條要如何改,還是得看皇帝的意思。
“太子現在是生是死?”
“不知道……但與其關心那個,還不如先關心自己吧?”
“說的也是!萬一被牽連就不好了!”
雖然大部分官員都膽戰心驚、就差抱著皇帝大腿賭咒發誓說自己和太子李庭一點也不熟,但也有些人堅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
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魏群玉。在其餘人都急著回去整理自家東西的時候,他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見皇帝。
別人這麼說肯定會被毫不猶豫地否決,但魏群玉顯然不同。若以他的資格都不能進的話,那眾人估計就得懷疑目前控制局勢的蕭欥是不是想來個一窩端了。
但話說回來,為什麼是德王控制了局勢?他們錯過了什麼重要的部分嗎?
作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魏群玉沒有這種苦惱。因為他一早就知道太子和李庭要反,也知道皇帝為此做了準備;甚至,被策反的六衛中的部分計劃,還是他稟告給皇帝的——
什麼?問魏群玉怎麼會知道?那自然是因為趙岷主動向他投誠了啊!
“……原來如此。”
在魏群玉見過仍然昏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