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不在名冊裡。
皇帝同樣覺得可行。畢竟李安琴已經成了太子妃,李家大房應該不會想把小女兒也送皇家。就讓她先逍遙著,這樣可以讓李家覺得自己受到了隱形的體恤,一時半會兒不會想多!
再接著……魚初,德王妃?
皇帝微微蹙眉。
前幾日李庭和他旁敲側擊,大意就是顧常侍的女兒顧芳唯很是不錯。他那時沒表態,但他懂李庭的意思。而既然李庭都出馬了,他不信皇后那裡不知道,李家想把德王妃綁在顧家身上。
雖然皇帝覺得,不管是李庭還是皇后,這麼做都根本沒用,但他可不想看見,李家和魚家因為這個王妃人選掐起來。再者說了,以蕭欥那種悶聲不響、心裡卻門兒清的性子,八成已經知道魚李兩家的意向,而且肯定兩個都不喜歡——
皇帝不想逼蕭欥。這個兒子他已經虧欠太多;以前錯了沒辦法,但現在不能繼續這麼下去。相比於皇后和李庭的小算盤,他自有考量。
德王妃這個人選建議便被擱置了,皇帝繼續往下看。
孫華越、王真……泰王良媛?
如果說皇帝還能弄清楚德王妃兩個人選之間的明暗鬥爭的話,現在卻徹底懵了。為什麼皇后會給蕭暘指人,還一指就指了兩個?之前不是說了不要的嗎?
皇帝定了定神。一個還能說是皇后手誤,兩個就肯定不是意外了。看來老五那裡又出了什麼變故,不然不可能成這樣。
不管什麼原因,一旦接受這種設定,後面的事情考慮起來就簡單多了——孫家從屬於李家,而王家和李家沒什麼來往。皇后把這樣兩個人指給同一個親王,恐怕打的是互相牽制的主意。她既不想落人話柄,又不願看著李家坐大。
這樣的皇后當得也真是挺累的,皇帝不由得這麼想。但他知道,他這個位置比皇后坐得還累,沒什麼資格說對方。
不過,孫華越就罷了;王真的堂祖父剛立了功,這樣的安排未免不太好……
皇帝想著,就在王真的名字上畫了一個紅圈。蕭暘正妃還沒娶,晾著那麼多人等太糟糕了;讓孫華越一個等著就夠,王真就指給別人吧!
最後一個,太子良娣,元非晚。
皇帝深深地蹙眉。今日之前,皇后的這個安排大概只能挑出偏心,因為她沒把這樣的一個女孩兒指給別人,卻指給了太子;可今日之後,指給太子就不那麼合適了。
蕭芳蕭芸立的功勞加起來絕對不少;等他們回來後論功行賞,吳王府瞬間就會成為全長安最炙手可熱的豪門新貴。
而作為吳王唯一的外孫女,元非晚能給人做側室?
皇帝表示,他可不想見識吳王氣勢洶洶地揮舞著一杆長槊殺進皇宮的模樣。考慮到吳王以前對女婿的標準和對女兒外孫女毫無理由的溺愛,他認為自己的聯想不是空穴來風:吳王自己流汗流血都沒關係,但是敢動蕭菡一根毫毛,事情就沒有轉圜餘地了!
在這種事情上,皇帝十分有經驗。
要不是考慮到這個,他能把蕭菡一起扣在吳王府?還不是他看著朝中苗頭不對,這才出此下策?想想看,若是他單單關著吳王,而蕭菡和元非晚都要跟著元光耀去嶺南……
那吳王可不是被構陷造反,而是真的要造反了!若有蕭菡拖著他,吳王就能老實很多!
元非晚同樣是吳王心尖肉,只要沾上妾,就想都不用想。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吳王府一家上下都不是兔子脾氣?還是安撫為主吧……
明知道會出事還硬要拉紅線,皇帝可沒這種故意給自己添麻煩的無聊愛好。所以他提起筆,毫不猶豫地在元非晚名字邊上的“太子良娣”上打了個鮮豔的叉。
一份安排裡,大半部分是被肯定的,一小部分是需要繼續斟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