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愈美,同時也愈來愈不愛出門。因為現在似乎有一票追星族天天等在元府門口,她一出現就傳遞訊息呼朋引伴,分分鐘把路給堵了。平時無所謂,但在親迎前還是低調比較好——
吳王官復原職後主動交出了魚符,皇帝一高興,就加封了他一個鄭國公。而魚符交出去並不影響吳王府的地位,因為蕭芳和蕭芸戰功累累,一個升職做了涼府都督,另一個則是河州刺史。這兩個官職一個是正三品一個是從三品;雖說地方偏遠,但手中握有西北重鎮的實權,實在不可小覷。
而從元府自己的角度說,他們的實力同樣令人側目。
元光耀兩年內跳了三級,現在正在司農卿任上。這官職聽著不起眼,但農業乃國家之本,絕對是個重要的位置。
至於元非是,他倒是沒和蕭芳蕭芸一樣,領了功勞就重新回西北,而是留在了長安。
因為照現行輪戍制度,長安外防三年一換,這三年正好是他所在的疊府軍輪戍長安。疊府軍原本歸高昌調配,高昌又調回長安做京兆府尹;他被選在輪戍長安的三千精銳裡,不多時就領了個金吾衛右司階的官兒做。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他很可能從此被皇帝留在長安。
原班人馬全部拉到長安這事兒,以前從未發生。眾人都在猜測,一定是吐蕃那個麻煩人質還沒解決,皇帝才要疊府軍留在都城——
聽說吐蕃民風彪悍,只服真正打贏他們的人;若換人,他們就不認賬了。為防這點發生,很有必要把一切都準備到最好,對吧?要是後面出什麼疏漏,之前不就白搭了嗎?
雖然金吾衛右司階也就是個正六品,但介於元非是還不到行冠禮的年紀,實在可算英雄出少年。元光耀已經被公認為是個麻雀變鳳凰的典型,而他看起來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想想,有兩個實權舅舅,老爹和大哥又靠譜,自己有寶樹之名、大盛第一美人之稱、還正準備嫁給親王……
注意到的人會少嗎?根本是人人都盯著的節奏!
為了不出錯,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降低出錯機會。正因此,元非晚削減了出門頻率;就算一定要出去,那也必然是去別人府上造訪,公眾場合絕不露臉。她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家人要什麼,更知道蕭欥要什麼;而不管是為了哪個理由,暫時低調都一點不委屈!
這時候,就必須得提提長安城中其他人的情況。
前兩年皇帝冊封德王妃時,一併把結果同時公佈了。按親王長幼順序,被指給秦王蕭旭的顧芳唯、被指給泰王蕭暘的孫華越、被指給紀王蕭昊的李安書,這三個全在定下來的第二年成婚。剩下元非晚年紀太小,婚期定在兩年後的春天。而受到這種關係的影響,已經到了年紀的王真婚期排在她之後兩個月。
且不說李安書和孫華越如何,至少顧芳唯那裡狀態很不如意。顧家和李家站一派,而李家和太子站一派。再考慮到秦王蕭旭和太子根本是從孃胎裡就看對方不順眼,顧芳唯在朝廷的尷尬地位可想而知。
元非晚不知道顧東嶺對此作何感想。
反正照她看來,相比於顧東嶺,這事兒無疑更體現了李庭的個人意志。李庭大概想要往秦王、也就是陰貴妃那裡安一顆釘子,卻找了顧芳唯去;不說目標太大,但也絕對不小……這到底是想做成事呢,還是想整顧家呢?
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更不用提他們一開始就沒看上眼。這不,元非晚和顧芳唯早前見面時還勉強能算和氣,而最近一次氣氛甚是僵硬,長眼睛的人都看得出。
不過元非晚不在意。反正她們各嫁各的,一年見不了幾次。若說是家宴,顧芳唯也是妾,上不上得了正式的檯面還是兩說。她在意的當然是顧芳唯身後的人,不管是秦王,還是有遙控顧家趨勢的李庭。
這兩年來,明刀暗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