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討論得熱火朝天的眾人立刻噤聲了。他們也沒辦法,誰讓這事還沒定下來?實在好奇啊!

“不管怎麼說,德王殿下在西北奮戰了那麼多年,那勞苦功高是絕對的!”

“沒錯,從德王殿下去了西北之後,咱們大盛軍隊就捷報頻傳!”

“你們是沒見過五年前的德王殿下啊!想當年我見著他出城時,真是萬萬想不到今日!”

“確實……”

誰能想到呢?蕭欥那時候才十三,說是監軍,更像是送死吧?

一提到這個,有些人就懷疑德王到底是不是皇帝皇后親生的,還有人覺得德王全須全尾地回到長安簡直是個奇蹟。但這事兒是皇家隱私,聰明點的都知道要讓這話爛在肚子裡,面上點到即止即可。

所以這話題沒持續多久,還是不可避免地轉移到了城中勳貴家的適齡女兒上。以德王這個年紀,確實要趕緊找一戶人家的小娘子定下來了。現下大家都憋著一口氣,準備百分之二百地發揮自己的八卦本領,以成功預見到德王妃花落誰家為最終目的——

雖然德王這次回來後好似變得特別不愛說話,而且風傳缺乏表情,但他的容貌和皇室血統擺在那裡,王妃的正位誰不要啊?

不得不說,除了掀起市井間的八卦高潮外,德王的歸來,還觸動了長安城裡更多人的神經。

長安城正北的皇城中,太極宮,太極殿。

這一日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更不是元日和冬至,早朝就是最普通不過的朝參。這種平常的議政日,若是沒有特殊的事情,結束的時間就會比較早。

“還有事情嗎?”處理掉一些日常雜務後,龍椅上的皇帝蕭承嗣緩聲發問。

光聽這名字就知道,先皇高祖的子息並不豐厚。高祖當年東征西戰打天下,確實沒什麼多餘心思分在夫人身上。老婆本來就少,孩子更不可能多。

事實上,除了蕭承嗣之外,高祖只有兩女一子。其中,長女蕭清和因難產過世,如今只有小女蕭清彤和幼子蕭承慶。當然了,平日裡人們只稱呼他們南宮長公主殿下和相王殿下。

再來說皇帝陛下本身。

不怕死地說一句,蕭承嗣長得不太像先皇,五官間的影子更近似於高祖的原配元貞皇后,不免帶出些柔弱之氣。年輕時還挺明顯;不知道是不是上位者坐慣了,上了年紀後倒是變沉穩了些。

因著高祖與皇后情深意篤,但元貞皇后早薨,高祖便不再立後。所以也有好事者在私底下說,先皇之所以把皇位傳給蕭承嗣,除了蕭承嗣是長子外,怕是有一大半原因建立在他那張臉上。

畢竟,與先皇創立大盛的功績相比,蕭承嗣的資質就顯得太過平庸。要不是蕭承慶也沒什麼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魄力,恐怕這龍椅上的人就坐得不太穩。

但不管怎麼說,皇帝陛下長得還算對得起觀眾,並不顯得如何卑劣猥瑣,也不顯得虛浮焦躁;五官端正,還蓄著整齊的山羊鬍,是個中規中矩的皇帝模樣。

聽見皇帝這麼問,眾臣就知道這是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的節奏。幾個排在前頭的大臣悄悄地看了他們目不斜視的太子殿下一眼,就有個起身出列,再俯身下去:“啟稟陛下,臣有事要奏。”

蕭欥跪坐在太子蕭旦的斜後方,聞言只掀了掀眼皮。因為出列的人正是他的叔父,相王蕭承慶。若是他,不用開口,蕭欥就能猜出他想說什麼了。

皇帝也有些悟了。因為他的目光先落在弟弟身上,轉了個彎,又落在了蕭欥身上。但他面上不動聲色,只問:“說來聽聽。”

蕭欥眼觀鼻鼻觀心,做心無旁騖狀。大殿中沒有任何聲響,除去蕭承慶一字一頓的發言:“臣以為,西北邊疆能有如今的安定,德王殿下居功至偉。今德王殿下回朝已近二月,之前擱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