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如若有人預設姓氏、只稱相公,一般都預設是李庭。
顧東隅神色一肅。“李家女為太子妃,這一條就足夠相公做出決斷了。”
看著他們謹慎的表情,元非晚不由問:“咱們和相公那頭,關係怎樣?”她爹暫且不說,顧東隅之前擔任過中書令,應該不缺和李庭見面的機會啊?
元光耀點點頭,又搖搖頭。“能說幾句話,但不是特別熟。”
相比之下,顧東隅的反應則微妙得多。他停頓了好一會兒,才說:“相公行事果決,能分君之憂,實乃我輩楷模。”
是嗎?元非晚狐疑地盯著他。好像是稱讚,但她為啥有種顧東隅在嘲諷的感覺?
不過元光耀沒有深究。“就和阿晚你說的一樣,太子殿下已然有了相公,那確實很難有我們的容身之所。就算有,也不過是些無足輕重的位置。畢竟,李家枝繁葉茂,子弟輩出……”他搖了搖頭,沒說下去。
這下元非晚聽出味道來了。兩人約莫都顧忌她還小,又是女孩,刻意把話往委婉裡說。目前她能聽出來的是,李庭和皇帝關係很好;另外,不說任人唯親,但只要有可能,李庭還是更願意把自己人塞到關鍵崗位上。
尚書僕射已經是最有權力的文官,李庭卻並沒有停止經營的腳步。除了鞏固自身位置外,是不是還有什麼更多的想法呢?把孫女嫁給太子,是不是正說明了李庭不滿足於現在的地位、還想更進一步?畢竟,若是太子登基,他成了國丈,手中的權力肯定會更大!
這想法有些太遠,元非晚及時打住,並且暫時不打算說出來。“那便罷了。還有德王殿下那頭……”她停頓了下,見其他兩人的視線都轉到她這頭,才繼續說:“殿下可能的確打算回長安。但五年浴血沙場、出生入死,殿下真的說放棄就放棄嗎?”
元光耀和顧東隅一時間都沒說話。
雖然他們都沒打過仗,但戰場之上,刀劍無眼,絕對不是玩笑話。讓十三歲的少年去做監軍,一個不慎便是性命之虞。如今蕭欥全須全尾地活了下來,那定然是靠他自己的努力。隨便換成誰,都不會輕易把用自己安危換來的成果拱手相讓吧?就算是為了親哥……
兩人面面相覷。當年,蕭欥確實是為了太子的安危而自告奮勇去西北;但五年過去了,蕭欥的想法還會像當初一樣嗎?
“阿晚,你的意思是……”元光耀說,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艱澀。蕭欥真的準備奪回他自己打下的一切?就算對手是太子親哥,蕭欥也不會客氣?
顧東隅沒吭聲。因為在聽到蕭欥說自己無論如何都會回長安時,他就料到這事兒沒明面上的那樣輕描淡寫。
蕭欥想不想要太子的位置,還不夠確定;但蕭欥絕對不願意像以前那樣,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他回長安,一定會要回屬於自己的所有東西!他們跟著這樣的人,能吃什麼虧?
在這點上,元非晚和顧東隅不謀而合。此時聽見元光耀的半句話,她就知道,她爹也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可能。對現在的情況來說,這就足夠了。
所以,她沒有繼續這個方向。“我的意思是,只要聖人安好,”她抬手遙祝北面,“我們也就會安好。”
這話明顯也不是照著表面意思來理解。聖人就是皇帝;如果現在的皇帝還在位,那無論是太子還是德王,無論是李庭還是他們,明面上都做不了什麼出格的事情,不然就會先被皇帝滅了。
所以,就算他們現在答應了德王,也不會有什麼立即而來、太過明顯的危險。能用最快的速度回到長安,也沒有什麼大的後果,對現在的他們已經是利大於弊了——
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最好,但實際操作上不可能;那麼,有利大於弊這個判斷,不就足夠他們點頭了嗎?
在想到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