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飯罰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節,我家少年郎,賞飯罰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右環顧了一圈,正見桑葉端著碾好的藥草,遂上前問道:“宛遙呢?”

他心大,得罪的人太多,慣來記不住自己惹過的仇。

桑葉則涼涼地瞥了他一眼,一言不發地轉身走了。

“喂……”

項桓沒功夫和他計較,另換了個夥計詢問,“你們家給人看病的那個女大夫呢?”

對方想了想,“您是指表姑娘啊?”

“表姑娘好些日子沒來了,似乎……家裡有事走不開吧。陳先生也沒多說。”

夥計見他兀自思索,約莫是無話再問了,於是鞠了個躬告退。

項桓抿著唇緩然折過身,一步一步走下臺階。

他眼下愈發肯定,宛遙這是鐵了心地有意躲著自己。

*

一晃眼,整個六月要到底了。

宛遙每日認真地窩在房中發黴長蘑菇,她成天的作息很規律,早起,早睡,除了吃飯休息就是寫字看醫書。

宛夫人不知她從何處著的魔,好似整個人黏在了桌邊,早也看書,晚也看書,一盞燈從入夜點到睡覺,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夫妻倆沒料到這回閨女能如此老實,觀望了一陣後開始忐忑,宛延頗後悔地在屋裡深刻檢討,擔心是自己話說重了適得其反,這要悶出個好歹來怎麼收場?

但父愛一向如山,老爹的面子厚比城牆,輕易拉不下臉來,於是只能讓宛夫人出面,帶她透透氣。

正逢大暑,再有半月便是七夕,城外的聖母廟有大幫信徒趕著去求雨、求姻緣。

宛遙一頁書才翻開,便被宛夫人從上到下拾掇了一番,拽出門遛彎了。

長安夏季的太陽是火辣辣的曬,連帶走水也較之其他幾個月更為頻繁,相比之下,城郊綠樹成群,河流匯聚,勉強要多一絲陰涼。

宛遙從馬車下來,婢女早已在旁撐好傘,她一仰頭,正看見聖母廟金燦燦的幾個大字輝映日光。

這座廟是為了祭奠敬德皇后,也就是當今陛下的生母而修建的。

宛夫人喜歡帶她來這裡祭拜敬香,因為她們家也算是和敬德皇后有幾分淵源,這是宛夫人一直津津樂道的事情。

“茹太后人生得美,心地也善良,又是杏林世家出身。

“那會兒南方鬧瘟疫,還是她著手想出來的方子,救西南數萬百姓於水火。哪像現在這些大臣,對著疫病束手無策。”

宛遙的手被她拉著,一路絮叨走進廟內。

“宣宗皇帝是最寵愛茹太后的,光行宮都建了好幾座。”

宛夫人跨過門檻,“你姥姥同太后是情同姐妹,結義金蘭的交情,比甄家自家姐妹的關係都還要親。

“你娘我啊,打小便是她照顧長大的,什麼補品、補藥,都是太后親手提筆寫的方子呢。”

大殿中有尊白石雕像,纖塵不染,鮮潔如雪,像中的聖母眉目清婉,溫柔端莊,聘聘婷婷地站在那裡,神情好似悲憫地望著芸芸眾生。

四周是來往祈福的百姓,宛遙在蒲團上跪了,也接過主持遞來的香,低頭拜了三拜。

因為是聖母廟,寺內上下皆由尼姑和沙彌尼打理。宛夫人同此處的主持是老相識,攀談起來能說個沒完沒了,眼見時候又晚了,兩廂一合計,便決定在廟裡住上一宿。

老主持貌似是曾經服侍過聖母太后的宮女,如今已年過半百,她為人甚是和善,對宛遙尤其有好感,三人在禪房敘舊時,總忍不住拿目光去瞧她,悵然感慨說:

“表小姐長大了,真是愈發出落得水靈剔透……今年是十四了麼?”

宛夫人馬上解釋:“十五。”又嘆氣,“這丫頭拘不住,天天愛往外跑,跟人家學了半吊子的醫,就惦記著想去治病當大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