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飯罰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節,我家少年郎,賞飯罰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宛遙在他目光下掀開車簾。
深秋時節的都城巍峨雄偉,紅牆好似拔地而起,方圓數十里空曠無人,而城門上卻有綵緞高掛,像民間下聘用的紅綢,和四周招展的旗幟相得益彰。
守軍戰士們筆直佇立,正高擎著上百面虎紋的大旗。旌旗迎風遮天蔽日,烈烈飄揚,上面鐵畫銀鉤的一個字——項。
*
魏末的最後二十年,是一個動盪的時代。
王朝年年困於征戰,百姓處處流離失所,江山兵戈四起,朝廷內憂外患玉。
邊境的城池一再丟失,懷著野心的武安侯在南方兵變,長鋒直指京師;僅僅過了一年,魏國的名將們也接連倒戈,鐵蹄在半壁江山踏出戰火,無數英雄誕生於亂世中。
強弩之末的魏景帝苦撐三年之後,終於在皇宮內自焚而亡,但狼煙已經點燃,天下的格局在新的時代揭開了序幕玉。
鹹安五年的冬天,虎豹騎的首領將都城定在洛陽,又一個生機勃勃的王朝淌入了歷史的長河,它的國號為大應。
而就在魏王朝曾經的廢墟上,雕欄玉砌的皇宮已重修為園林,大應的開國帝王將附近五郡劃封地,派遣項王駐守於此澤。
天下雖已平定,戰爭的影響卻如深刻的刀疤,一直延續了數十年。
應朝初期,那些曾與虎豹騎敵對的威武軍在好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過街老鼠。他們容貌奇特,又時常狂暴發病,引得百姓惶惶不安,讓當地官府也一籌莫展,好些地方索性採取了圍剿屠殺的政策,但很快便因過於殘忍,被朝廷下令制止了澤。
太醫院一度召集了各地名醫,甚至把當初研製此藥的前朝醫官也請回了朝中,共同商討解毒的藥方,但始終未能尋得根治之法。
而自當日少城外一別,宛遙便再也沒見過桑葉。
她並沒有刻意去尋找過他,只在項桓受封后,寫了一封書信託他帶給季長川,希望所有大應百姓能夠善待前朝的威武軍。
雁字回時,冬去春來。年少絢爛的韶光在漫山遍野開成了錦繡澤。
大應初年,王府落成的第一個月。
宛遙在角門外發現了一株淺藍色的小花,那是山間隨處可見的野生草木,東西並不起眼,故而也未能使她放在心上。
但此後的每月初一,這些花總會如期而至。
有時是一朵,有時是一株,還有時候是一大把,花朵上沾了晶瑩的晨露,隨著時節變化各有不同,送花者細心的將它們整理好,端端正正擺在門前。
宛遙不知是誰放來的,問府中的侍衛與門房,卻也無人曾留意到對方的行蹤。
但摘花的人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就這麼持續了許久,許久,久到年月模糊,記憶朦朧。
不知是哪一年,忽然從某個月的初一開始,角門的花就再也沒出現過。
便如故人遠去,漸行漸遠漸無書。
(正文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