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節,死不原諒,霧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面的墨義、口試、貼經、策問都和顧遠歸記憶裡的顧行上輩子一毛一樣,他只需要按照顧行的答案再寫一遍就成,下筆如有神,根本不需要思考。但最後二十分的詩賦,卻徹底卡主了顧遠歸。
上輩子,沒有正則帝攪合,詩賦考的是中規中矩的五言絕句和駢體文,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借物抒情,表達一下自己的政治理想。
簡直不能更好寫。
但偏偏這輩子正則帝神來一筆,好好的政治理想,變成了風花雪月的謳歌愛情……顧遠歸在考場上看到考題的時候,想手撕正則帝的心都有了。這還能不能好了?!正則帝老了之後的朝政混亂,根本不是什麼他人老昏聵,而是本性暴露吧?就衝這考題就能看出來,他盛年的時候也沒靠譜到哪裡去。
最後,喜聞樂見的,大家在詩賦上都被正則帝給坑了。連負責閱卷的禮部官員都一臉心塞,這麼大年紀了,看小年輕謳歌愛情,酸來酸去的,確實有點為難人。
顧遠歸反倒是異軍突起。他是自己硬著頭皮亂編的,雖然他能背不少主世界的古詩詞,但是,拿前人的智慧來給自己臉上貼金這種事,他真的做不到啊,那樣和抄襲有什麼區別?作為大學語文教授的顧遠歸,是絕對無法容忍抄襲的。
其實,本來顧遠歸都在琢磨著要不然交白卷算了,反正原主也已經當過一次三元及第,但神奇的正則帝在最後來了一句題材不限,力求創新。
也就是說,不再要求對仗和平仄,顧遠歸用現代人的想法,還是能東拼西湊幾篇的。
於是,顧遠歸這樣反而算是點了題。想法新穎,題材與眾不同。
_(:3)∠)_顧遠歸對此只能說,命運的慣性是強大的,大家想讓他拿三元衝吉祥的心也是蠻拼的,什麼理由都能謅出來。
而顧遠歸在文章裡引用的一些特意標註出來的是引用了某某的詩句,也得到了考官們的一致讚賞,雖然沒聽說過這文,但詩是好詩。
正則帝尤其中意那兩句“一生一代一雙人”和“人生若只如初見”。
看來正則帝同學如果活在主世界,一準是個納蘭粉。
正則帝還特意在叫兒砸戚述吃飯的時候,順便私下裡把顧遠歸當添頭也一併宣入了宮。特意詢問了一下這納蘭性德是何許人也,頗有要是人還活著就召入宮中奉旨寫詩的意思。顧遠歸去哪裡給正則帝變出個納蘭來?最後只能推說是無意中從師父珍藏的孤本中看到的古人詩詞,不知為何沒能傳頌下來。
正則帝龍心大悅,因為孤本也就是說這個世上僅此一本,如果顧遠歸和他師父不說,顧遠歸大可以說這是他做的詩,但他並沒有,不佔他人之名,實在是個心性極好的孩子,狀元也是當得的。提前就劇透了未來殿試的考試結果。
顧遠歸,自然是笑納了。
第72章 世界h(四)
帝策問諸舉子於集賢殿。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正則帝閒的蛋疼,於是決定在集賢殿親自考評應屆的考生。殿試是科舉考試由來已久的傳統,但親自問,和出題讓考生自己在卷子上寫,這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了。
大雍的殿試,一般的基本流程是:
之前春闈被錄取的二三十考生在保和殿先複試,取前十,於四月二十一日至集賢殿面聖,也就是殿試。天剛矇矇亮就要到齊,此時皇上還在上朝,考生在經歷過點名、散卷,對著空蕩蕩的龍椅贊拜行禮後,便開始繼續答卷,等皇上下朝回來收卷,親自批閱,點出前三甲,心情好就把剩下的七人也排排序,心情不好就交給閱卷大臣批。
而正則帝參合了一腳之後,這一屆的殿試就變成了,沒有複試,二三十人都烏泱泱的站在集賢殿,枯等正則帝下朝,比大學軍訓站軍姿都要命。
旁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