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頁,風流御弟,三面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允炆苦笑一下,不管什麼原因,朱隸是不是回來幫自己了:&ldo;魏國公,李愛卿已率大軍北上,徵討燕軍。但是朕擔心李愛卿臨戰經驗不足,輕敵冒進,故而朕給你三萬兵馬,命你連夜北上,如果李愛卿擊敗燕軍,你們不用做什麼,原路撤回;如果李愛卿不敵,朕要你斷後,不要讓朕的幾十萬大軍敗的一個不剩。這幾十萬大軍是朕家底,這場仗可以敗,但不能慘敗,你明白嗎?&rdo;
徐輝祖心中一嘆,朱允炆對李景隆這樣沒有信心,仍然讓他擔當元帥,看來真是朝廷無人了,可就算在無人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把自己推到前沿,皇上對自己的這份恩情,粉身難報!
&ldo;微臣明白,請陛下放心,微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保住大軍。&rdo;
朱允炆看著徐輝祖,心中暗道:你不用粉身碎骨,朱隸看到你殿後,自然不會打你。
&ldo;你若是有機會見到朱隸,把這個交給他。&rdo;朱允炆將一個錦囊遞給徐輝祖。
十多天後,徐輝祖帶領三萬軍隊,到了距離白溝河還有一百多里的滄州與白溝河之間一小鎮,徐輝祖命令部隊原地待命,派了探子去白溝河打探情況。
一路北上,徐輝祖不停地收集情報,越是收集,心中越是震驚,在京城時,雖然也收到李景隆戰敗的訊息,卻很不詳細,如今詳細瞭解,愈發看出李景隆在用兵上有多錯誤,據探子回報,燕王的軍隊只有二十餘萬人,南軍是燕軍的三倍,這場大戰,李景隆勝在人多,如果用相同的人數與燕王對決,李景隆必敗無疑。
但即使兵力數倍於燕軍,皇上的顧慮也不是多餘的,李景隆仍然可能吃敗仗。
不是徐輝祖看著李景隆失敗,對於六十萬大軍來說,多三萬人少三萬人根本不影響戰局最後的結果,朱允炆也明白這個道理,用三萬人增援六十萬大軍,無疑是個笑話,斷後就不一樣了,兵敗之後,六十萬大軍很快就會變成一群烏合之眾,戰鬥力下降為零,而這三萬生力軍斷後,將阻止燕軍的追殺,讓日後重新集結大軍成為可能。
白溝河北岸的燕軍營盤裡。
中軍帳中,燕王俯首看著地形圖,朱隸端杯茶,默默地坐在一旁堆放在地上的兵器上。
&ldo;小四,想什麼?&rdo;看到朱隸端著茶出神,燕王問道。
&ldo;我想將一萬人的騎兵隊交給燕飛,我跟在四爺身邊。&rdo;
&ldo;不可,不是本王不相信燕飛,在戰場上,他缺乏你這種判斷力。&rdo;
朱隸知道燕王說得對,燕飛是個很好的殺手,卻不是個很好的統帥,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卻不知道怎樣指揮別人做什麼。
&ldo;讓燕飛帶一百名騎兵跟著四爺。&rdo;
&ldo;不必,燕飛還是留在騎兵隊,他和你在一起,才能發揮出他的優勢。&rdo;
幾年的相處,朱隸和燕飛已形成了很深的默契,即使是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兩個人透過簡單的手勢和眼神,也能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這種默契也確實不是一般人所擁有的。
&ldo;小四,你是不是對這場大戰沒有信心?&rdo;燕王也端杯茶,坐在朱隸的對面。
與其說燕王在問朱隸,不如說燕王在問自己。如果只是李景隆,確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可眼前的勁敵是平安,一個跟自己出徵幾次的勇將,平安熟知燕王用兵之道,本身對兵法也頗有心得,難得的是平安一向身先士卒,敢打敢拼,且武藝高強。展望燕軍,能與他一搏的人實在不多,如果朱隸與之對陣當然最好,可是朱隸有更重要的任務,他要以一萬人的騎兵抵擋郭英、吳傑十萬人的大軍,避免燕軍腹背受敵。
朱隸搖搖頭,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