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天吃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頁,活在亂世,混天吃飯,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給馬提供充足的營養,並且不至於浪費,他製作了一臺簡單的內圓磨床,並用這臺磨床加工出來了螺旋軋油機,用來加工山寨出產比較多的大豆,軋出食用油和豆粕。
當然軋油時候用來炒制大豆的轉桶式加熱機也用鋼板和鉚釘加工出來了,而螺旋詐油機的內心仍舊採用磨石磨製的方法製作。
期間他曾經加工過幾臺車床,卻都可恥的失敗了,光兩軸水平對直和找根直點的導軌以及直點的絲槓他都做不到,巨大的震動使那臺簡陋的車床根本控制,也無法車東西。
不得已,他讓學生們繼續想辦法改進,他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馬場的規劃建設之中。
8王舒的第一批馬送到山寨,張金亮的馬場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從井家和流民裡面找的養馬高手也已經就位,畢竟當時好多漢民也保留著養殖的風俗的。
本來張金亮認為中國只有一些類似後世的蒙古馬那種馬呢,誰知道,王舒送進山來的200匹馬個頭都不小,最高的一頭公馬肩高甚至達到了54寸(162),而普通的母馬身高也都48寸(144)以上,高的也到了52寸(156米)。王舒這次可是完全的按照張金亮的要求做了,並且還超出了張金亮的預期。
據養馬的井家人說,這些馬根本不算最高的,他所見過的最高的馬,身高還要比這200頭裡面最高的馬還要高接近一揸,張金亮心想:&ldo;就算井家人有所誇大,那種馬肩高不得超過175了麼?&rdo;而張金亮所見過的蒙古馬身高不過13米上下,和這些馬比起來不過是頭驢比較有名的三河馬肩高也不過才15米上下(公),這還是中國不會是西洋品種把。不是中國沒有好馬麼?
張金亮所不知道的是,中國馬品種並不差,在戰國一個車馬坑裡面出土的馬骸骨的肩高就有155,這還不算已經腐爛的蹄子,肩部的肌肉等等。
歷史上記載的名馬身高不乏有17以上的。就是一直到了民國初年,中國的名馬還能在上海的賽馬場和國外名馬同場競技,並且取勝,但是到了解放後,由於動力不足,要求馬種向抵抗力強,耐粗飼的挽馬發展,(競技用馬和重型挽馬必須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體型過重的馬並不受歡迎,而體力較好用途較多的中型挽馬卻得到了發展,鐵嶺挽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母馬的平均肩高1518米56米,賽馬是貴族的運動,已經把貴族完全消滅掉的新中國是不可能提供這種需求的市場的。)中國的馬的品種迅速沒落,再也沒有好馬的生存餘地,而一個品種的好馬想生存發展,必須有足夠的數量基數(數量太少,近親繁殖的後果是災難性的),還的有近似的馬的優良基因注入(對馬的抗病能力,體形,等進行改良),否則只有滅亡一途。而張金亮所知道的那些大象一般的西洋品種馬
都是近代(工業革命前後甚至更晚,荷蘭溫血馬的改到20世紀了。)數百年一直不停的改良培育的成果。尤其是是20世紀以後科技的高速發展,各種國際性的競技活動,大大刺激了品種馬身高的增加,而並不是古代歐洲的馬身高就是那麼高的。
為了培育良馬張金亮只挑出來8肩高在5尺3(159米)以上的公馬作為種馬保留,這些種馬他是根本就不讓普通人騎乘,而是專門放養在種馬場,由井家的馬師每天進行馴馬和餵養,畢竟井家來自秦州,他們有著豐富的養馬訓馬經驗。他還從學校又找來了幾個學生記錄馬的身高,體重,配種情況,以及每天的飼料配比等等資訊,積攢經驗,用來逐漸規範化科學化養殖。
其餘的公馬全部閹割,和母馬一起,放在馬場訓練之用,這些馬被釘上馬蹄鐵,配上全套的馬具,他還根據以前的所見,改良了馬鞍,給馬鞍兩側安裝了雙馬鐙。
再做這些東西的同時,他也得到了王舒給馬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