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章 有志一同,大爭之世,月關,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吳國掩餘、燭庸兵敗逃走,隨後吳國相國伍子胥率兵五千趕到前沿與伯噽合兵一處追殺掩餘,燭庸,沿途攻破幾座小城,因為那些城池都是附庸於楚國的小國,並非楚國本土,楚人只做壁上觀,並未發兵抵抗。
幾天後,吳王姬光突率大軍三萬來到楚國,與伍子胥、伯噽合兵一處,兵員共計五萬五千人,除了必要的留守軍隊,這已是吳國舉國之兵,這支軍隊不再搜尋掩餘、燭庸下落,突然下落不明。當楚國得到訊息時,吳[***]隊如同神兵天降,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現在柏舉。
訊息傳到郢都,楚人大驚,立即下令,使頓、胡、陳、沈、許、蔡六個附庸國發兵助戰,並調楚軍主力增援柏舉,六國還未發兵,楚軍主力還未趕到柏舉,吳人經一曰兩夜血戰,已拿下伯舉,兵發雲夢澤,兵鋒所指,正是郢都。
吳人進軍如此神速,而且對楚人各處駐紮軍隊的地點、兵力的多寡瞭如指掌,把楚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向慣於外線作戰的楚人從戰略上從未設想過會有人打擊他們的家門,出現在他們的都城,一時驚慌失措,排程失靈,空有數十萬大軍守在外圍,卻被吳人鑽進腹中,鬧了個天翻地覆。
直到此時,楚人才知道一向臣服於他們唐國和蔡國居然投靠了吳國,反過來同楚國作戰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楚國令尹囊瓦,唐、蔡兩國國君到楚都郢城朝供時,囊瓦向唐、蔡兩國國君索賄過重,兩個小國國君無法滿足囊瓦的貪慾,被他囚禁達三年之久,直至兩國送來厚禮,才被釋放回去。
表面上,兩個小國君主仍對楚國附首聽命,但是他們回國後對天盟誓,普天之下,不管是誰,只要出兵伐楚,他們一定追隨。這個訊息早已被耳目令通的吳國相國伍子胥所掌握,當姬光聽說他們拿到了楚國地理兵力分佈圖時,自身也通曉軍事的姬光自然深深明白它所代表的重大意義,不禁欣喜若狂。
地理不會改變,但是如果時曰過久,難保楚[***]隊的駐防和兵力的多寡不會有所變化,所以他當機立斷,決定立刻出兵伐楚,一舉拿下楚都,威懾天下諸侯,建立不世霸業。
然而吳都姑蘇距楚都郢城過於遙遠,吳師最大的困難就是軍需補給,吳軍雖驍勇善戰,可是兵員數量遠遜於楚人,因此要想攻佔郢都,只有閃電出兵,直插要害,這樣補給就成了問題,因此早就立誓要向楚人報復的唐、蔡兩[***]主成了他們的堅定盟友,負責為他們提供軍需補給。
即便如此,蔡、唐兩國要馬上運送大量糧草也追不上吳軍的進攻速度,同時也為了不斷鼓舞軍心士兵,所以吳王姬光下了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命令,這一路打下來,吳[***]隊吃楚人的,穿楚人的,用楚人的,連女人都睡楚人的,這一來整個楚國誰人不怕?
是以除了站著一根、躺下一條,地無一壟、房無片瓦的乞兒,無論公卿大夫,還是楚國庶民百姓,但聞吳人之名,莫不望風而遁,這才出現在整個楚國百姓大逃難的場面。實際上楚國地域太過寬廣,吳國幾萬軍隊根本不可能拉開那麼長的戰線,他們所攻的只是楚都郢城一線而已。
當然,楚人並不知道吳人如此利害,是已經得到了一份詳盡的楚國地理軍事地圖,還以為吳國相國、大將軍分別是伍子胥和伯噽,這兩人本是楚人,離開楚國一共也沒幾年,對楚國地理過於瞭解的緣故。
慶忌聽得屏息,半晌才問起他最關心的事情:“姬光可曾攻下郢都?”
那白袍弔客眉的漢子說道:“吳軍進兵神速,聽說他們已攻佔柏舉,令尹囊瓦大人立即回師,在雲夢澤設下防線,這時候,頓、胡,沈、陳、許五國也已各自派來了人馬,與囊瓦大人合兵一處,總兵力猶在吳師之上。吳師由吳國大王姬光任主帥,伍子胥為右軍主將、伯噽為左軍主將,三路齊發,兵進雲夢澤,結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