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葉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病態的龍門縣,唐朝公務員,水葉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擁有著山地及部分草原的龍門縣實在比內陸地區許多的上等縣還要大,甚至是大地多。而以人口論。有著近五萬人口的龍門縣也算不得太差。畢竟這時候的嶺南乃至後世雲貴邊界地方的許多縣僅只有兩萬餘人。

然則龍門縣轄境內地四萬多人其構成實在是有些複雜,這其中居住在山地的基本都是唐人。而這兩萬多的唐人中本鄉本土的並不多,其他的除了少量被流徙的犯官及其家屬外,更多的則是從內陸地區來的黑戶。唐起代隋定鼎天下之後採用地授田制,即向百姓按人頭授田,隨後據此徵收租庸調賦稅。經過隋末大亂人口減少,初始時授田倒也給的足,而今七十年承平下來,隨著土地兼併及人口激增,朝廷掌握的土地就越來越少,授田自然就越來越不足,這時代農業技術又遠遠算不上發達,其結果就是許多人家田少人多吃不了飽飯,由此就有許多人甘冒被官府視為流民拘捕的危險跑到這地廣人稀的邊地來討生活。龍門縣山地貧瘠,這些人來了之後也就是勉強有口飽飯吃,縱觀整個山區的唐民實在是瘠貧的很。

除了這一半的百姓之外,另一塊兒大地人口組成就是草原上地奚人,論說這些奚人本該屬於龍門縣以北的饒樂都督府管轄,畢竟饒樂地區乃是五部奚人地聚集地,而饒樂大都督本人也就是受朝廷承認並封賞的奚族之王,饒樂地區論面積約與中原地區的“道”大小相近,其具體治理也就類似於後世的自治區。

龍門縣內的這一部分奚人世居於此,早在唐初時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大雪災,導致合族生活無著,其時彼輩先是內叩劫掠卻被隨太宗皇帝征戰天下的宿將打的一頭包的敗退而回,無奈之下只能申請“內附”唐朝廷以求賑災活命,由此併入龍門縣管轄。及至後來太宗皇帝大敗西突厥被諸族共尊為“天可汗”並隨即設立饒樂、松漠等帶有自治性質的胡族都督府時,這一部奚人及其草原依舊歸屬龍門縣管轄,隨著時間流逝原本的近萬人部落發展到如今兩萬多人的規模。

只是這些奚族人在行政區劃上雖歸屬唐朝廷直接管轄的龍門縣,然則因為民族、血緣及共同的圖騰崇拜等緣故,他們其實更靠近饒樂都督府的奚王。如此以來就帶來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龍門縣雖然對其有名義上的管轄權,其實半點也管不了。這些個奚人平時遵從奚王發下的指令,但一到遇到災荒年景時卻又半點不客氣的伸手向龍門縣要賑災錢糧及草料牲口。因其民風彪悍加之人又多,歷任龍門縣令及媯州刺史,乃至於河北道觀察使唯恐激起兵禍是以多行姑息之策。長而久之,本就貧瘠的龍門縣積攢下的一點財富投進這個無底洞都不夠,那還有什麼餘力建設。

這邊不交賦稅卻不忘要錢糧救濟,那邊戶部是按龍門縣包括奚人在內的總人口徵要賦稅,這一來一往的差額簡直就像兩把大鋸子來回磨著龍門縣,雖然有媯州府及河北道觀察使衙門居中幫著彌縫添補,但龍門縣本身的日子實在是難過到了極點。如此以來可就苦了在此地任職的那些官兒們,油水是半點沒有,一年中徵調賦稅時的那個痛苦勁兒簡直是沒法兒說。

特殊的人口及種族構成帶來的問題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說治安,奚人犯了事龍門縣衙根本管不了,或者是無力去管,沒辦法呀,奚人太多又喜歡抱團兒,一個縣衙裡的十多個公差能頂什麼用?這邊解決不了,那邊受害的唐人自然不服,一次能強壓,兩次能壓,長而久之下去,整個縣衙再沒了什麼威信,官兒們更是成了受氣筒,被人兩邊指著罵。

總而言之這地理位置特殊的龍門縣就是個不正常的特殊地方,一任任官員們來了就開始頭疼,隨後就拼命想辦法走,能調離的自然是好,調離不了又忍不住的寧肯致仕也不願再幹這鳥差事。即便實在是走不了的,也只抱著一個穩守的心思,只要不出事就好,且熬著吧。

這就是唐成滿懷雄心前來赴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公務員

水葉子

紅色警戒之民國

華麗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