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髮夾惹起的風波,重生之官路商途,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除夕,張恪與媽媽梁格珍跟著小叔張知非一家趕回東社老家過春節。
這是張知行堅決要求的,張知行留在市裡值班,家裡不留人,也就不用管別人登門送禮了。
顧建萍也領著唐婧回新泰老家,看來唐學謙這次是動真恪的了。這時候市裡調不出車來,張恪讓周文斌開車送顧建萍、唐婧回新泰,免得她們在路上吃苦頭。
小叔張知非雖然打算將家安在市裡,不過春節還是打算回東社過的,反正他有車,來回方便得很。
張知行名下的祖屋,早在入冬就由張知微、張知非幾個堂兄弟集資翻修過,增加了衛生設施,內部裝修不比市裡的房子差。
大伯張知微對張知行一家三口回東社過春節很意外,這年頭哪有當官躲著送禮人的?
張恪在東社老家卻很無聊,沒事就跟唐婧通電話,與許思通電話很麻煩。
張知行除夕在市裡值夜班,初一在市裡值過班,夜裡才趕到東社,第二天又開車回市裡,周富明、唐學謙初三一起去省城以市裡的名義給各個省領導拜年,禮物都得由他來安排。
張恪初二就跟著回市裡,初三也要去省城給徐學平拜年。考慮到市委書記周富明的關係,張恪不方便搭市裡的順風車。
張知行開車將張恪丟在街口,心想自己今天肯定給纏在市裡脫不開身,問張恪:“你中午到市裡來吃飯?”
“沒有你,我也餓不死,”張恪拍拍土褐色的短風衣外套,笑著說,“你晚上回東社?”
“我可能留在市裡值夜,你晚上也住市招待所來吧。”
“看情況吧,明天又不同路,我讓錦湖公司派車送我去省城。”
張知行笑了笑,也不管兒子晚上會到哪裡去流浪,開車直接走了。
開車從東社趕到市裡只需要一個小時,起了大早,現在才早上七點鐘,街頭的霧氣還沒有消散,春節城裡人都起得遲,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什麼人,到處積著鞭炮的碎屑。
九四年,對煙花炮竹的燃放管制還不是那麼嚴厲。
對張恪來說,對這座城市依舊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陌生感,或許他已經習慣十四年後的都市。街上的報亭都沒有營業,身上沒有帶磁卡,也打不了公用電話,順著街道往沙田方向走。
張恪沒有急著去找許思,人在沙田閒逛。這一帶的建築大片成建於民國初年,中間夾雜著歷史更長久的建築。站在遠處眺望,走到近處細觀,這些色彩與形狀完全不同的院牆、屋頂、門廊、瓦簷、廊柱及窗戶上的浮雕花飾,給人的感覺真正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如同人的千人千面,這些老房子也是一棟一個面孔,絕無重複和雷同。
拋開那些精雕細鏤的細節之美,與前門商貿區緊挨著的沙田給人的整體印象陳舊而雜亂,在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擠進近七八千戶人家,加上租住人群,差不多有將近十萬的居住人口。
霧氣漸散,淡青色的天空彌遠,微風清寒,巷子裡疏斜枝生的樹木還有病葉飄葉。
要是能將這裡好好收拾一下,卻是相當錯的居住地。
雖然市裡對城建規劃思路逐漸的發生轉變,但是對沙田這一片陳舊不堪的建築群到底是拆是修,還是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對立意見。
關鍵還在於一個錢字。
張恪自己初步估算了一下,要將沙田這一帶古舊建築都進行保護性修繕改造,將需要動用超過三十億的資金,是海州市三年的財政收入,要真把這個預算拿出來,只怕唐學謙會第一個放棄保護性修繕改造的方案。
全部拆除重建、開發商業地產,市裡將可以利用商業資本來完成沙田舊城的改造,這完全是一件省事省力又得政績的方案。
九十年代初,國內很多城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