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菩薩的故事,朱雀記,貓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住的緊張,終於忍不住表現了出來,他不知道這故事會講些什麼。
……
……
“那一天,佛祖講完一卷經書,我與文殊各自回去。聽得有羅漢前來說,大聖上了須彌山。”
普賢菩薩開門見山,不打半點言語迷陣。
“大聖取經歸來,修成佛位,卻不歡喜成曰介講經誦佛,所以仍如以往那般四處玩耍吃酒。須彌山雖是聖地,他也嫌我們這些菩薩言語乏味,面目可憎,但畢竟是熟人,他往常也偶有來找我們幾個玩耍……因為須彌山後有一處果園,天宮桃園的桃子早些年被他吃光了,他就喜歡來這須彌山的果園摘些鮮果兒來吃。所以我聽見他來了,也不意外。”
普賢菩薩嘆了口氣,接著說道:“我去果園請大聖,在果園外便聽著他與佛祖在說話,不知道說了句什麼,佛祖嘆了口氣,然後大聖便笑嘻嘻地捧了一衣襟果子出來。我上前迎著,二人便去用齋說些閒話……”說到這裡,菩薩那雙堅毅神光凝成的雙眸看向上方,似乎直到今天他還有些迷惑不解。
“此事過去幾天後,忽然聽說大聖犯了痴嗔二罪,被……貶下凡塵。”
普賢菩薩臉上的傷口輕輕扭曲了一下:“前曰佛祖還與大聖在果園裡語笑溫柔,後幾曰卻將大聖貶下了凡塵,此事殊不可解。”
“大聖在須彌山交遊甚廣,我等皆是他的知交,深知那猴兒渾然天生一顆純淨心,自入了釋教,抑惡揚善,回覆本原,早已絕了痴嗔之途,又怎會犯了痴嗔二罪?”
“於是我與文殊,還有觀音大士及旃檀功德佛前往佛祖居處問詢。”
他看著易天行解釋道:“旃檀功德佛便是佛祖的二弟子。”
易天行趕忙點頭:“知道,在凡間我們一般叫他唐僧。”
普賢菩薩接著說道:“不料佛祖在我等詢問之時,只是微微一笑,並不作答。佛祖乃大自在大智慧之無上存在,一運一行皆有妙處,我等數人參詳不得其果,自然想到或許此乃大聖又一福緣,自然不以為意,自行前去冥思參心,只求能與無緣處求得果。”
“不料又是數年過去。”普賢菩薩微微皺眉,枯乾的右手下意識地輕輕在空中擺動著:“須彌山上出現了一件事情。”
易天行隱隱猜到那件事情是什麼,這事兒已經在他的心裡盤桓了很久,但從來沒有聽當事人親口證實過,所以仍然有些惴惴。
“佛祖不見了。”
普賢菩薩如是說,說的淡然,這事實卻如千鈞般沉重。
易天行微微低頭,沒有插嘴,他知道後面還有很多故事。
“無人知道佛祖去了何處,甚至無人相信佛祖已經不在須彌山上,只是認為佛祖可能在思考某些問題。”
“因為自從大聖在果園裡與他說過一次話後,佛祖的思慮便開始與往常有了些很微妙的變化,在大聖被貶下凡塵後,佛祖便停了[***]大會,開始一人於須彌山後那果園裡沉思,眾佛子羅漢常見佛祖盯著那些果樹微笑。”
“所以當眾人發現佛祖無蹤之時,並未覺得如何。只是以為佛祖如往常數千年那般,有所觸動,開始思考某些問題。”
普賢菩薩笑了笑:“但我與文殊不同,我們倆是常侍佛祖左右的脅侍菩薩。在須彌山上我們根本感應不到佛祖的一絲氣息,這是千百年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所以,我們認為佛祖已經離了須彌山,於是我們去了極樂淨土尋找,但是三位淨土佛也不知佛祖去了何處。”
“我們又去了陰間,去尋找那位以大願力願渡化一切罪人的地藏王菩薩,但是佛祖不曾來過。”
“我們在欲界六天,四梵天尋找,不得其蹤。”
普賢菩薩望向葉相僧,輕聲問道:“還記得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