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頁,彭氏軍史評論,彭志文,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庫爾茨克戰役中面對嚴陣以待、力量對比懸殊的蘇軍,進攻的德軍遭到災難性的巨大的損失,北路中央集團軍群進攻方向被蘇軍判斷為主攻方向,遭受重大傷亡後轉入防禦。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南路的德軍兵力強大,蘇軍防禦稍弱,因此德軍進攻略好於北線。原本應該見好就收,摩德爾元帥多次催促希特勒停止庫爾茨克戰役,而曼施坦因正好相反,堅持繼續進攻,投入了最後一支預備隊第24裝甲軍(下轄第23裝甲師、維京擲彈兵師)約150輛坦克。希特勒患得患失地相信了曼施坦因(希特勒的這一決定完全是基於對曼施坦因的無限信任)。但是接下來,曼施坦因的進攻無法擊潰蘇軍預備裝甲力量,耐心有限的希特勒終於調走曼施坦因的幾個裝甲師,庫爾茨克戰役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事實與資料都證明,庫爾茨克戰役德國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從7月5日‐‐23日,曼施坦因指揮的南部戰場殲滅蘇軍14395人,但自身損失54000人以及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僅暫時佔領一些無關緊要的土地,沒有任何作戰或戰略價值。曼施坦因的堅持進攻只能是把德國最後一點裝甲力量全部折騰在佔據有利地形,善於防守的俄國人手裡。使德軍的裝甲力量(2400輛坦克或自行火炮)在不久後紅軍(7900輛)的大反攻面前捉襟見肘,並且在剩下來的戰爭歲月中一直處於被動。曼施坦因的拙劣表現對納粹德國的失敗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曼施坦因元帥其他方面的失誤與不足。
人們對曼施坦因元帥的積極評價據說都是基於訪問前德國的一些與曼施坦因元帥共過事的將軍和元帥,比較著名的有古德里安等人。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的那些將軍元帥們(包括希特勒本人)對曼施坦因都不太看好的事實卻很少被人重視。畢竟接觸到曼施坦因元帥戰略層面上思想的是最高統帥部的人員,而不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或者對他接觸不多的古德里安等人。可惜這些對曼施坦因持否定態度的人或死於戰爭中或在戰後作為戰犯被處決,沒有留下回憶錄,我們只能從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的回憶中,從側面來管中窺豹。
在庫爾茨克戰役後的防禦戰中曼施坦因發揮才能,將功補過多次穩定了脆弱的東方戰線。不過完全依據他自傳《失去的勝利》來評價他的才華顯然是不準確。科涅夫在回憶錄就提到了曼施坦因誇大蘇軍軍力的作法,其中較明顯的謬誤是在哈爾科夫戰役中,他說德蘇兩方師的數量比例為1:8,他把蘇軍所有的坦克軍(只是番號而已,實際兵力有的不到一個師)都算作德軍的軍級規模。作為戰地指揮官他的情報不可能如此的不準確,只有一種解釋為了誇大1943年哈爾科夫反攻的艱巨性。
而且曼施坦因在後來艱苦的防禦戰中為了穩定他的南方戰線常常是以犧牲兄弟部隊(比如中央集團軍群或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作為代價。他從來沒有從整個第三帝國的利益來看戰局,他與最高統帥部人員凱特爾、約德爾等人的關係非常地糟糕,與史達林格勒的倖存者之一的胡比將軍的關係也不好(原因可想而知)。
把所有的失敗的責任推到希特勒身上無疑是沒有風度和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在納粹滅亡以前,每當希特勒講完話,陸軍元帥曼斯坦因就會第一個跳起來高喊:&ldo;元首下令,我們服從!&rdo;(見《希特勒檔案》)曼施坦因作為二戰後期德國陸軍的主要主官,他的失誤都是發生在決定第三帝國生死攸關的重大戰役中。從這一角度來看,曼施坦因根本算不上德國的一個什麼好將軍。難怪後來希特勒要把他撤職,打入冷宮。希特勒曾指責曼施坦因應對南方集團軍群的惡劣處境負責,浪費了許多的兵力(站在希特勒的思維角度分析,不一定準確:曼施坦因經常性地要求援兵,結果卻打得一塌糊塗,就是有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