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頁,彭氏軍史評論,彭志文,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在繼續進攻莫斯科問題上,博克和希特勒發生激烈爭吵,在飛機上兩人爭得面紅耳赤,這為他日後的被解職留下了伏筆。博克堅持認為堅守現有陣地,等待俄羅斯的嚴冬過去,他還反對轉兵南方,去發起基輔戰役。
但當希特勒一意孤行取得了基輔會戰和維濟亞瑪、布良斯克會戰等的勝利之後,在其他將領認為應暫停進攻莫斯科休整補充,等待來年的春暖花開時再用兵時,博克陸軍元帥則認為勝利就在眼前,堅持繼續進攻,他準備乘第一輛裝甲車衝進莫斯科去。不過,博克顯然錯估了形勢,由於眾所周知的諸如天氣、蘇軍力量過於強大等等因素,12月,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慘遭失敗。博克陸軍元帥的手下讓他把責任推給希特勒再發動兵變,懷著希特勒的無限忠誠,博克拒絕這麼做。
因為蘇聯強大的預備兵力正在不斷地投入,而東線的德軍已精疲力盡,缺衣少藥,陷入了絕境。明知不暫停對莫斯科的進攻轉入防禦,對德軍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博克卻不敢去與固執而蠻橫的希特勒據理力爭,他選擇了明哲保身的&ldo;稱病辭職&rdo;。12月底,他的辭職被希特勒批准,博克被解除了兵權。
1942年1月,賴謝瑙元帥病故,病癒的博克短暫地接任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職務。在哈爾科夫,博克擊敗了鐵木辛哥的幾十萬蘇聯紅軍,大獲全勝。接著,他又指揮了他軍事生涯中的最後一場戰役,他指揮的b集團軍群在頓河流域粉碎了紅軍的抵抗,進抵到沃羅涅什。但因為反對同時進攻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目標以及&ldo;過於謹慎,沒有揮師頓河河曲&rdo;等原因而被希特勒再次解職,博克告老還鄉再未獲啟用。
非常遺憾的是,事實證明博克的考量是無不道理的,而希特勒再次犯錯了!如果當時德國將進攻高加索的兵力用於史達林格勒方向,真不知道戰爭會是什麼樣子?
據說博克元帥的倔強性格是使他失寵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資歷老,他的部下都親切地稱他為&ldo;老費迪&rdo;,曼施坦因是他的門生,古德里安、霍特等名將也都曾是他的部下。但博克元帥對他認為不正確的東西,總是直言不諱,不留情面。譬如,一次他曾發現古德里安的部隊戰車上覆蓋著鮮花,就嚴厲地批評過古德里安。因為博克元帥代表著德國陸軍的傳統,又比較梗直,對於要樹立自己絕對權威的希特勒來說,這類人不是他所喜歡的。軍中為博克說話的人也不多。所以,此後博克元帥只是在最高統帥部掛了一個虛職再也未獲重用,直到1945年5月5日死於英國空軍的空襲。
但是博克元帥在軍事指揮上確實很有造詣的,對比一下曼施坦因元帥、隆美爾元帥在戰爭中所犯下的錯誤,作為一個元帥,博克元帥指揮了至少七次大型戰役,消滅敵人二百萬以上。關鍵是他的指揮中幾乎沒有什麼錯誤!我們還能要求他什麼呢?
第一,是不是二戰初期的戰役,不管由誰來指揮,納粹德國都一樣會取得勝利的觀點?
在非洲誰來指揮都一樣會取勝。因為當時&ldo;德軍有不可戰勝的神話&rdo;,英國軍隊經歷了n次慘敗,見到德軍出現在非洲,已經是魂不附體,所以隆美爾初期的成功換誰都一樣。所以說歷史就是歷史,非洲選擇了隆美爾我們就得承認這個事實,以事實為基礎。同樣中央集團軍群選擇了博克,那就是博克。
第二,博克元帥的對手。
我記得很清楚的在明斯克和博克交手的有大名鼎鼎的葉廖緬科,被他打得一敗塗地;鐵木辛哥元帥的主力部隊在斯摩陵克等地被博克所部包圍消滅了;在基輔,布瓊尼元帥的軍隊被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聯合消滅。紅軍的西南方面軍的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雖然戰死,但我認為他是紅軍中僅次於朱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