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頁,彭氏軍史評論,彭志文,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自成在北京宣佈了免除稅收三年的政策,民心大振,但是龐大軍隊的軍餉、各項支出讓財政緊張。在這種狀況下,農民軍的那種老習慣又出來了,&ldo;打土豪,分田地&rdo;,拘拿官紳,追贓助餉,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成為了被專政的物件。
《甲申紀事&iddot;附錄》的記載:&ldo;吳襄打發旗鼓傅海山,將京中一應大事,一一訴稟,吳老總兵已受闖賊刑法將死。吳總兵聞之,不勝發豎,言君父之仇,必以死報。&rdo;正在向北京行進的吳三桂聽到父親被拷打的訊息已經火冒三丈,這對標榜&ldo;極孝&rdo;的吳三桂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接著北京又傳出來了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的訊息。吳三桂這才拔劍斬案,說出了&ldo;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rdo;這樣的話。
&ldo;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rdo;對吳三桂而言,只是眾多利空訊息中的一個,僅僅這個不足以讓吳三桂投降清朝。這一系列的壞訊息讓吳三桂看到了大順政權對自己的蔑視和不尊重,甚至讓他感覺到李自成召他去北京見面本身就是一個騙局。於是吳三桂決心跟李自成決裂,所謂&ldo;衝冠一怒為紅顏&rdo;看到只是事件的表象,而不是問題的實質。而且&ldo;衝冠一怒為紅顏&rdo;極有可能是純屬虛構,因為真正的歷史書上根本就沒有記載。吳三桂從來就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他考慮的是整個吳氏家族的利益,犧牲掉自己的父親,甚至是兒子也在所不惜,後來吳三桂發動了&ldo;三藩之亂&rdo;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第三,吳三桂何時才算是正式降清?
吳三桂率兵四萬返師撲向山海關,並一反常態,縱兵掠奪,山海關守將唐通僅有八千人馬,又猝不及防,被殺得人馬凋零,山海關被吳三桂攻佔,唐通以數騎逃還;白廣恩聞訊增援,同樣被殺敗,總計有二萬大順軍將士被屠殺,僅有三十二人逃回。
吳三桂佔領山海關之後,自知同李自成已決裂,一面積極備戰,一面修書給多爾袞,信中寫道,&ldo;則我報北朝豈只財帛,將裂地以酌,不敢食言。&rdo;以割讓土地為條件向清朝借兵,可見此時吳三桂未降。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偕權將軍劉宗敏、李過等率兵約十萬(一說為六萬)向山海關進發。為爭取吳三桂,攜崇禎帝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吳襄等隨軍同行。四月十六日,多爾袞見吳三桂之信後大喜,但又疑慮有詐,於是復書吳三桂同意出兵,條件是要吳降清。吳三桂為了爭取時間,假意願歸順李自成,李自成上了當,放慢了進軍速度,派尚書王則堯前往說降,原本五天可到的路程拖了七天。捱到二十日大順軍才進抵山海關,使者被扣留,吳軍已嚴陣以待,山海關大戰遂拉開了戰幕。吳軍用大炮轟擊,大順軍傷亡慘重。
當吳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關對峙、激戰時,洪承疇曾獻計多爾袞,趁大順軍主力東出,不走山海關,而從居庸關直撲北京。可惜多爾袞並沒有採納洪承疇之計,而是按照吳三桂的思路加入到山海關大戰中。清軍鐵騎參戰給了李自成致命一擊,大順軍對清軍入關助戰毫無準備,同時缺乏對清軍騎兵作戰的經驗,終為清軍所乘。山海關之役大順軍屢戰不利,精銳遭受重創,李自成大敗逃回北京。
戰後,多爾袞就以順治帝的名義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調給馬步軍兵一萬,任命他為先鋒官,讓吳三桂於5月28日領兵出發追擊李自成。至此,吳三桂才算是正式降清了。
李自成逃回北京之後,因大順軍主力元氣已傷,無法組織起一支強悍的守城部隊,北京城內更是謠言四起,警號風傳,人心惶惶,兵無戰心。李自成擔心清軍跟蹤而至合圍北京,甕中捉鱉,將大順軍首腦機關一網打盡,於是李自成主動放棄北京,向西撤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