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頁,彭氏軍史評論,彭志文,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擁立了汪精衛,舊中國的大地上出現了兩廣為龍頭的地方政權與蔣介石的南京政權分廷抗禮的寧粵對峙的格局。
在征剿紅軍方面,白崇禧與蔣介石也是同床異夢。1935年,蕭克率紅軍挺進廣西時,白崇禧還是準確地判斷了紅軍長徵的戰略意圖,糾集兵力佈防,阻止了紅軍深入廣西境內。
白崇禧軍事才華體現的另一大亮點是在抗日戰爭中,他參與抗日初期的重大戰役的謀略策劃或具體指揮。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李宗仁和白崇禧其實也有&ldo;逼蔣抗日&rdo;的計劃。當然事實上還是張學良、楊虎城實施了&ldo;西安事變&rdo;。1937年8月,白崇禧抵達南京擔任了國民政府的最高統帥部副參謀總長的職務。凇滬會戰打響後,白崇禧根據上海的地形特點分析,上海所處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網密佈,國軍裝備較差,有利於發揮日軍的海空軍優勢,不利於我軍機動作戰。所以建議放棄死守上海,退到山脈和丘陵地區與日寇周旋或者退守南京。但蔣介石卻以為上海是一個國際性城市,在這裡開戰有利於吸引國際上英美的關注和介入,寄希望於《九國公約》,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蔣介石希望的那種局面。同樣的理由,白崇禧也不主張堅守南京,因為從軍事角度來分析,國軍在凇滬會戰中沒有主動撤退,已經遭受重創,用這些破殘的敗軍根本守不住南京,還不如將南京定義為&ldo;不設防城市&rdo;,使南京免於戰火。將主力撤到大江南北,既可防備日軍西攻武漢,同時也將延緩日軍打通津蒲線的時間。(如果按照白崇禧的計劃,應該就不會有南京大屠殺了,當然兇殘成性的小日本完全有可能製造其他的大屠殺事件。)蔣介石表示南京為國之首都,如果不守,國內外都無法交代。於是國民政府糾集了11萬殘兵敗將固守南京,日本人只用8天時間就攻陷了南京,並屠殺了三十萬人以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