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7頁,彭氏軍史評論,彭志文,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些指責杜聿明指揮失誤的人認為杜沒有接受部將的建議,率領大軍去殺開一條血路回國是一個錯誤。從純軍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從前文對野人山撤退行動前的緬甸戰局的背景扼要的陳述中就能看得出,遠徵軍拼殺奪路的條件並不成熟。首先不能把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估計得過高,這已經是一支潰敗之師,人多沒有用的(有這麼一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可能是發生在甲午戰爭中,其真實性我沒有去考證。據說一個日本兵遇到了一群中國難民,中國難民全部跪下來要求饒命,這個日本兵不接受,把這些難民全部殺死了,中國難民竟無一人起來反抗或者逃走。);遠徵軍當時人心思歸,士氣低落,並且還遭到日軍的追擊,是由殿後的96師以及戴安讕的第200師頑強狙擊才成功擺脫日軍的追擊,戴安讕將軍在撤退中英勇犧牲了。其次也不能把日本人的戰鬥力妄貶得太低,日軍一個師團挑戰中國軍隊一兩個軍早就不是新聞,何況緬甸的日軍是號稱為&ldo;叢林之虎&rdo;的第18山地師團與第55師團,遠徵軍這支由士氣為零的殘兵敗將組成的軍隊是無法與之抗衡的。遠徵軍如果不走野人山,全力去打通一條的由日軍師團把守的退路,很難說就一定有把握能開啟一條退往中國的退路。一個縱隊(或一個師團)依據有利地形(在緬甸那樣的山地)頂住國軍十幾萬人衝鋒(攻擊)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那種賭一把,拼一拼的弄險作法絕不是一個肩負數萬將士生死的優秀、冷靜將軍應該選擇的。

杜聿明因為不熟悉地形,選擇了使敵人截斷自己退路計劃落空,同時又維護中國軍人的氣節(不是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避難)的而另劈奚徑(但其實是一條死路)來撤退。於是人們就說杜聿明沒有率遠徵軍去拼殺開一條血路而承受著沒有價值的犧牲是錯了。這樣的推論我想我是不會接受的。因為在我看來,問題不是出在這個軍事行動設想的本身,而是出在對當地地形缺乏最起碼的瞭解。野人山的悲劇只能說明遠徵軍地形不熟,情報失誤,並不是某個將領的指揮藝術有問題,這一點是顯然易見的。事後諸葛亮,&ldo;與其這樣不如這樣誰都會&rdo;作為一個指揮官應為全軍考慮一條最安全穩妥的退路,杜聿明從儲存實力的目的出發,不與日軍爭一日之長短,翻越野人山撤退回國應該是當時除了撤往印度以外的最佳選擇了(當然我這麼說的前提是野人山不是個&ldo;魔鬼居住的地方&rdo;)。

(本文系依據2005年9月本人與龍琨、一葉扁舟人等書友探討民國名將杜聿明的觀點改寫,文中觀點系作者彭志文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轉載請署名作者。謝謝!)

正說一個叛逆元帥的軍事才華

更新時間2005-9-24 12:24:00 字數:3194

林彪與黃公略、伍中豪被稱為紅四軍三驍將,他首先是得到朱德的賞識,後來又被毛澤東慧眼相中,二十四歲就成為紅四軍軍長。林彪素以善長打運動戰而著稱,在中央蘇區時他擔任紅一軍團的司令,指揮大兵團作戰很有經驗,曾經整師整團地殲滅國民黨正規軍。他對運動戰的偏愛和造詣是公認的。他被陳誠稱為&ldo;戰爭的魔鬼&rdo;,國民黨懸賞十萬塊大洋緝拿林彪的首級。

1945年9月,林彪到達東北指揮民主聯軍,將部隊由最初的十多萬人發展到後來的一百萬大軍。並先後擊敗國民黨的名將杜聿明、陳誠、衛立煌、鄭洞國、廖耀湘、範漢傑等人,殲敵一百多萬。遼瀋戰役後,他又率領著第四野主力進入山海關,參加了平津戰役,破天津,生擒陳長捷。攻佔武漢三鎮、迫降程潛、陳明仁。擊破白崇禧的桂系、殲滅宋希濂;窮追薛嶽,直下海南。&ldo;橫掃江山三千里,氣吞萬裡猛如虎。&rdo;但其實林彪還是難以被稱為&l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級家丁

紫微

[娛樂圈]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不敢逛街

替嫁的被廢天才是二哈

程驚堂

薄少,全世界都在等我們離婚

馨小桃

女帝沒空談戀愛

羅了個邪

同時被系統和奪舍大佬選中

彩虹麥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