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這種背景下,那些碩士宿儒雖然動輒以&ldo;師道&rdo;自居,以為自己負有弘揚儒家理想的崇高職責,但實際上往往是他們自作多情、自鳴得意罷了。在擁有決策權或行政權的官僚眼裡,他們不過是裝潢門面的工具。成帝時代的琅邪太守朱博的態度稱得上是典型。這位朱博特別討厭讀書人,&ldo;尤不愛諸生&rdo;,到地方上任所做的頭一件事,便是砸儒生的飯碗,&ldo;所至郡輒罷去議曹&rdo;。儒生如有講仁義、行德政之類的建議,他總是一副不耐煩的嘴臉,一再表示自己&ldo;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耳,亡奈生所言聖人道何也,且持此道歸,堯、舜君出,為陳說之!&rdo;值得注意的是,朱博已是西漢末期的人物。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他在一個月內先後官拜御史大夫乃至丞相。這時儒學表面上定於一尊已超過了一個世紀,可是像朱博這麼一位鄙薄儒學仁義教化,理直氣壯地拒斥&ldo;聖人之道&rdo;的官僚竟然能平步青雲,升至高位。這一事實本身足以說明,即便是在元、成之後,外儒內法,&ldo;霸王道雜之&rdo;也仍舊是朝廷實施專制統治的基本原則。
從兩漢時期法令煩苛的程度,也可以看到當時推崇儒學,奢談仁義的背後,充滿著法家政治的血腥氣息。漢律是直接繼承秦律而來的,它最大的特色是嚴酷細密,見血封喉。&ldo;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rdo;法律條令的煩苛,意味著受法面的普遍和執法上的殘酷。這從大臣路溫舒的揭露可以窺見一斑:&ldo;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毆,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rdo;用刑愈重、執法愈暴,對官吏本身好處愈大,機會愈多;反之,則會被扣上立場不堅定、態度不鮮明的&ldo;帽子&rdo;,葬送大好前程。這樣一來,各級官吏當然要爭先恐後扮演凶神惡煞,與民為敵,&ldo;以刻為明&rdo;了!
法令的嚴酷還表現為漢武帝時不僅恢復了文帝時業已廢除的&ldo;妖言誹謗罪&rdo;,而且新創了腹誹罪。大臣顏異之死就是這種恐怖刑法的鮮活案例:顏異在漢武帝時擔任大農之官,一次他和別人私下聊天,那人談起朝廷有些法令定得不盡恰當,有可改進的地方。顏異深知茲事體大,豈可說三道四,所以沒有隨聲附和,只是下意識地稍稍動了動嘴唇,誰知還是讓人給告發了。酷吏張湯藉此大做文章,聲稱顏異身為九卿高官,&ldo;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rdo;,罪當論死。漢武帝二話沒說,批准了張湯的奏章,顏異的腦袋便莫名其妙地搬了家。&ldo;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rdo;。
顯而易見,&ldo;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do;只是兩漢社會思潮演變過程中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其本質屬性無疑當為&ldo;霸王道雜之&rdo;。換句話說,外儒內法,法主儒從;儒法並用,法本儒末乃是漢代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徵。
第一卷歷史專區 隋、唐、五代邊疆政權的消長(轉)
更新時間: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數:2410
在隋、唐、五代時期,中國境內還有好幾個與中原王朝並存的政權,主要有:
突厥
突厥起源於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後遷到今新疆天山北麓。公元5世紀被柔然征服,又被遷於阿爾泰山。但在6世紀中葉迅速強大起來,滅了柔然,建立起一個疆域廣闊的汗國,其範圍包括今內蒙古中西部、蒙古高原、貝加爾湖東西的西伯利亞南部、今新疆大部和中亞鹹海、巴爾喀什湖以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