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8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十年代起,解放軍開始用國產坦克裝甲車輛來替代蘇式裝備,換下的蘇式裝備用於裝備新組建起來的邊防守備部隊師屬或要塞區屬坦克自行火炮團。但換裝速度很滿。除了&ldo;文化大革命&rdo;的幹擾之外,六七十年代中共無節制的大量援外也是原因之一。到1970年國產的59式坦克已裝備2000多輛,首次超過了t-34的數量,但編制規模的擴大使很多部隊缺編嚴重,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團只有40-50輛坦克,全軍缺編坦克2200多輛。七十年代除廣州、成都、福州、昆明、烏魯木齊軍區僅轄有軍區獨立坦克團外,其餘的軍區都組建了獨立的坦克師編制。1975年後各獨立坦克團編入陸軍的步兵軍。每坦克師編制266輛中型坦克(國產59式),另有20-30輛輕型坦克(國產62式),摩步師屬坦克團有80輛中型坦克。

從1982年起,北京軍區和瀋陽軍區的部分坦克師編入摩托化軍編制。1985年後,各軍區的獨立裝甲兵部隊全部編入合成集團軍編制。解放軍每個坦克排下轄3輛坦克,坦克連編10輛(包括1輛連長車),坦克營編31輛(包括1輛營長車),坦克團編93輛,團部還裝備有裝甲指揮車。一個解放軍的坦克師編有290輛坦克,團級以下的編制與蘇軍類似,但一個師的坦克總數比蘇軍少30-40輛。

龐大而缺乏均衡的兵力結構

到1980年,解放軍裝備的坦克總數已經高達10,000多輛,居世界第三位,但因為長期忽視裝甲車輛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極不合理的結構。世界各國都早已從歷次戰爭中認識到:沒有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火炮、工程支援車輛等裝備形成的諸兵種配合,僅憑坦克單獨已經不能取得現代化戰場的優勢。當時解放軍陸軍總兵力大約200多萬,卻僅裝備了2,000多輛裝甲車(同時期美國陸軍只有100萬人,卻裝備了30,000多輛各型裝甲車);自行火炮更少:70式122毫米簡易自行榴彈炮才生產了200輛,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裝備數量也相當少;工程搶救車只有700多輛;步兵戰車還停留在設計圖紙上,部隊的合成化程度太低。事實上,當時解放軍基本上還只是把坦克做為支援徒步步兵作戰的&ldo;活動火炮&rdo;,主要的步坦協同戰術還停留在二戰時期蘇軍採用的坦克搭載步兵方式。根據軍內專家的評價,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解放軍陸軍機械化程度才剛剛達到二戰後期蘇德戰場的水平!

中國曾經於五十年代從前蘇聯進口了不少su-76,su-100,su-122,su-152自行火炮和史達林ii型重型坦克(裝122毫米炮),後兩種自行火炮可以作為間接支援力量。六十年代解放軍裝甲兵按種類編成中型坦克團、重型坦克團、自行火炮團。1969年後裝甲兵編制改革,自行火炮團縮編為坦克師屬炮兵團的自行火炮營。進入八十年代,蘇式坦克和自行火炮相繼退役,國產83式152毫米自行火炮和122毫米的簡易自行榴彈炮、130毫米19管履帶式自行火箭炮才逐漸入役成軍

九十年代中後期,解放軍終於下決心加速陸軍的機械化程序。1998年以後裝甲兵進行了新的編制,把各坦克師逐步改造為裝甲師,增加並擴編師屬高炮營為師屬防空團,加強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彈炮合一系統武器。並且在團一級實行了合成編制,加入了自行炮兵,裝甲步兵等,戰力有了大幅提高。此外,一些精銳的摩托化步兵師也開始向機械化步兵師轉換。

八十年代前解放軍的坦克師實行南北甲乙兩種編制。目前解放軍的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已經實行了六團制。裝甲師的標準編制是3個裝甲團,1個裝甲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防空團,師部,以及直轄偵察營,防化營,反坦克(飛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事資料百科

隨風落葉

活在亂世

混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