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0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卷中國篇 [討論]臺灣軍工生產能力有多強?
更新時間: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數:2837
今年6月,臺灣&ot;國防部&ot;官員宣佈,臺灣生產的新型&ot;防空40快炮&ot;計劃2007年向國外推銷;臺灣方面還試射&ot;雄風-3&ot;型反艦飛彈,還高調聲稱,該飛彈在速度、射程等各方面,都超過我從俄羅斯購入的日炙反艦飛彈。那麼--
為了&ot;以武拒統&ot;,陳水扁之流除了花費巨資大肆購買武器外,還透過各種手段培植島內軍工生產能力。經過一番打造,目前臺灣軍工生產規模已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國防工業的能力。
軍工生產從無到有
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臺軍裝備基本仰賴軍援或外購。1969年臺灣&ot;中科院&ot;成立,臺灣開始自行研製部分裝備,重點是武器系統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開發、多管火箭、攻船飛彈與教練機等武器系統。到1979年美臺斷交,此階段為臺灣軍工發展的初創期。與美斷交後,武器來源中斷,臺灣遂成立了&ot;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ot;,臺灣&ot;中科院&ot;也先後成立&ot;安翔&ot;、&ot;雄風二型&ot;、&ot;天弓&ot;、&ot;天劍&ot;計劃,進行戰機與飛彈武器系統研發工作,於1990年年初陸續完成武器研發工作並進入量產服役階段,此階段以自力研發為主。
從&ot;廬山&ot;到&ot;黑狼&ot;
飛機工業一直被臺灣當局視為軍工企業中的重中之重。其自行研製的高效能殲擊機--經國號(idf)被臺灣當局宣稱為&ot;自強&ot;的典範,臺灣當局吹噓idf&ot;事故率&ot;最低,&ot;妥善率&ot;最高,效能優於米格-29和蘇-27。然而idf卻一點面子也不給,一試飛就摔死了試飛官,剛裝備臺灣空軍就又摔了機。2003年4月至9月,短短五個月時間idf連摔兩架。自1992年開始裝備部隊至今,idf已連續發生了六次事故,以至於被臺軍戲謔為&ot;i don&l;t fly&ot;(我不能飛)。
由於經國號是以美軍f-16為藍本設計製造的,且在2010年達到服役年限,為避免未來戰鬥機換代時出現&ot;青黃不接&ot;的情況,臺軍在與美國合作研製&ot;聯合攻擊戰鬥機&ot;(jsf)的同時,也在積極研發&ot;自己的&ot;下一代戰機。1995年臺軍正式啟動了隱形技術開發計劃,並將該計劃命名為&ot;廬山計劃&ot;,由臺灣&ot;中科院&ot;負責研發。該計劃的核心技術是研製一種磁性吸波材料,由於臺灣&ot;中科院&ot;遲遲拿不出滿意的成果,整個計劃裹足不前。
鑒此,臺軍又於2004年開始了名為&ot;黑狼計劃&ot;的隱形計劃,由臺灣戰機主要生產廠商漢翔公司執行。目前一架編號為0825的at-3噴氣式教練機已在清泉崗基地試飛了40多次。雖然這只是一架常規的at-3教練機,但臺軍高層的如意算盤是,一旦該技術成熟,除對空軍的二代戰機進行塗裝外,還將為海軍的常規水面艦隻穿上隱形&ot;外衣&ot;。陸軍的重型裝備也會被&ot;塗脂抹粉&ot;,就連一些重要的地面目標,比如地庫、碉堡甚至臺軍指揮所都將被塗裝。臺軍高層不無得意地宣稱,&ot;如果試驗進展順利,到2008年,臺軍的飛機、艦船,包括陸軍重型裝備和地面目標,都將讓共軍摸不著方向&ot;。
極力提高製造軍艦能力
艦艇研製是目前臺灣軍事建設的另一重點。八艘改進型&ot;佩裡&o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