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4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團制,40年代的三團制,50年代的五群制,60年代的三旅制,80年代的&ldo;精銳陸軍&rdo;師,以及90年代末的21世紀師等多種陸軍師的演變。
師初建時採用三旅九團制,編制兵員為28000人,不久便改為二旅四團制,編制兵員為22000人。二 旅四團制編有2個步兵旅,每旅轄2個團,每團轄3個營和1個機槍連。師屬野戰炮兵旅轄2個野戰炮 團和1個榴炮團,此外,還有1個工兵團和1個通訊團為戰鬥部隊提供保障。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武器的更新,為適應機動作戰的需要,透過數年的試驗演習,美陸軍從1941年開始實行三團制師。此種師兵力大為減少,共為15000人左右,每師編有3個步兵團,每團轄3個步兵營,每營轄3個步兵連和1個機槍連,每個連轄3個排。此外,還編有4個105毫米榴炮營、1個偵察分隊、1個通訊連、1個工兵營、1個憲兵連、1個軍需補給營和1個衛生營。三團制的裝甲師和空降師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受了考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核武器逐漸裝備部隊,為適應核環境條件下的作戰要求,1956年底至1957年 底,陸軍師全部改編成五群制師。每師編5個戰鬥群,每群轄4個連(後改為5個連)。五群制裝甲師的兵力為14000人,步兵師和空降師分別為13000餘人和11000餘人。五群制師的戰鬥群比營大,比團小,可單獨使用也可協同使用,作戰時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1962年初,美陸軍開始將五群制師改為三旅制師。三旅制師採取&ldo;積木組合法&rdo;,由共同的&ldo;基本單位&rdo;和型別、數量不同的戰鬥營組成。共同的&ldo;基本單位&rdo;包括指揮機構(師司令部和3個旅司令部)、戰鬥支援部隊和戰鬥勤務支援部隊(炮兵、航空兵、工兵、防空兵、通訊兵、偵察兵、憲兵、師支援司令部及其行政、衛生、保養及補給部(分)隊)。戰鬥營有步兵營、機械化營、坦克營、空降步兵營和空中機動步兵營。師屬的3個旅部是戰術指揮機構,平時不轄戰鬥營,戰時根據作戰需要由師指揮官給其配屬數量不等的戰鬥營和必要的戰鬥支援和戰鬥勤務支援分隊,每旅通常轄2-5個戰鬥營。戰時,諸兵種合成的戰鬥營透過交叉配屬坦克連和步兵連組成。三旅制裝甲和機械化師編制人員18000人,步兵師17000人,空降師16000人,空中突擊師17900人。由於三旅制師採取了&ldo;積木組合法&rdo;,因而在戰時更具有編配的靈活性,適合當時條件下作戰的需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